給孩子喂飯真是一件大任務,每當孩子這頓飯不肯好好吃,家里氣壓就很低,有老人在的時候,更加是能聽到老人長吁短嘆,哎!又不肯吃了,那怎么長大呀!身體要餓的呀!你看她都這么瘦!人家隔壁那個小鬼都比她重多了,人家每頓能吃下一大碗飯……
所以說,不管是為了孩子身體健康著想,還是為了免去老人憂心,還是為了當媽的自己也能放心,給孩子喂飯這件事,必須重視!人是鐵飯是鋼啊,一頓不吃餓得慌!孩子正在長身體,想盡辦法也不能由著他不想吃就不吃啊!
孩子感覺好,才能吃得好!
根據這一原則,我在喂食過程中,付出了很大的耐心,也收獲了不小的成果,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了她的厭食期。
一,親身示范,引起好奇心
“哇!看著好像很好吃哎!”我端著寶貝的碗,做出口水饞流狀。
辰寶看了我一眼,又看看碗。
“嗯!~味道真的不錯呢”我拿起勺子吃了一口,夸張地做出滿足的樣子。
也許是我的表情吸引了她,只見她遲疑了一下,小手就伸了過來。
我順勢給她喂了一口,不斷地說,怎么樣?味道真的不錯吧?原來寶貝也喜歡吃呀!真棒呢,寶貝嘗到了自己喜歡的味道!
接下來,我就一邊自己吃飯,一邊給她喂飯。在我不斷的帶動下,辰寶不知不覺就把一大碗飯吃完了。
“寶貝,你今天很認真地把一碗飯都吃完了,你一定很有成就感吧!媽媽也為你驕傲。”在幫她擦嘴的時候,我及時鼓勵了她。
二,欲揚先抑,增加神秘感
“寶貝,猜猜今晚我們吃什么呢?”我把辰寶的碗捂住,在她面前把碗藏到了我身后。
辰寶的好奇心立馬上來了,她眼神兒飄到了我的身后。
我故意轉過身去看一下碗,再回到她面前“哇!寶貝你知道嗎?碗里有寶藏!”
辰寶開始咿咿呀呀地指著小碗要我拿給她。
我在小碗的上面蓋了一個好看的蓋子,這個樣子的碗,辰寶以前沒見過,當她看到時,她甚至想在餐椅里直立起來。
“寶貝,媽媽注意到你非常好奇這個蓋子,我們看看蓋子下面有什么。”
我打開蓋子舀了一勺米糊,快速地送到她嘴邊。
孩子立馬張開嘴,吃了起來。
事實上這碗米糊做得的確很好吃,辰寶吃完后,眼睛還是盯著這個碗。
我把碗和蓋子遞到她面前,滿足她的好奇心,同時又喂了一口飯給她。
就這樣,一口接一口的,后面就順利多了。
事后家人也對我進行了鼓勵。因為最開始奶奶想喂孩子吃飯時,還沒把勺子拿起來,辰寶就拼命在搖頭,順利讓她張嘴吃上第一口很重要。
三,多項選擇,總有一樣吸引你
辰寶開始喜歡吃固體狀的食物,比如米飯、切塊的水果,而不喜歡吃榨成汁的,軟糊糊的食物。
考慮到米粉還是要作為主食來吃,怎樣讓辰寶愿意把米粉吃下去呢?
我將米粉和切成小塊塊的哈密瓜各裝到一個碗里。
時而喂一口水果,時而喂一口米粉,時而我將水果放在米粉上面,時而藏在米粉下面。
當辰寶吃完這口時,我會問她:“咦?寶貝,是不是覺得有些奇怪呀,明明是一勺米粉呢,怎么吃出哈密瓜的味道呀?哈哈好神奇,我們再試試看,好嗎?”
小家伙雖然可能聽不懂我說的話,但是看上去她的表情也跟我一樣充滿懷疑,于是下一口飯她就帶著好奇心吃下去了。整個喂飯過程也感覺順利多了。
有時候,我會把饅頭蘸上米粉喂她,有時候,吃飯間隙我會單獨喂她幾口水果泥,比如榨成汁的蘋果泥,梨泥等等。
這樣的喂法,連自己也覺得很愉快。因為借她的光,我時不時也能在吃飯的同時吃一點水果,要知道,平常大人一般是沒法這么任性的。
四,轉移注意力,不知不覺吃完飯
這一招真是屢試不爽。當辰寶坐在餐椅里,手中有一個吸引她注意力的玩具時,她會忘了自己的嘴巴是否在吃東西!當我送飯到她嘴邊,她習慣性地張開嘴時,我們大人就會偷著樂。尤其是孩子的奶奶,看著孩子吃飯,比自己吃飯還開心。當然,這樣的情況下,我會更注意孩子是什么時候把之前那一口給咽下去的,掌握喂食節奏,注意她的消化。這個過程中,我們盡量不打擾她的注意力,當她玩著玩著抬起頭來尋找媽媽的關注時,我會及時給她一個微笑,摸摸她的頭。于是辰寶又會滿足地低下頭繼續研究她的玩具。
五,看準時辰,配合孩子的胃口
孩子的感官,是跟著天然的感覺走的。餓了就想吃,困了就想睡,喜歡就想要,傷心就會鬧。因此,當無論如何孩子都不想吃的時候,我們會回想她上一頓飯是何時吃的,吃了什么,同時檢查一下孩子的身體狀況,查看是否有異常。如果前面的方法都用不上,多數時候,是因為孩子真的還不餓。這樣我們會自己先吃,讓她坐在餐邊,觀察她何時有吃飯的欲望,再進行喂食。
孩子感覺好才能吃得好,你家孩子怎樣才能在吃飯的過程中感覺好呢?
要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跟著這個指路燈,相信愛孩子的媽媽們,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各種辦法。
最后,我們都知道,不同階段的孩子,對于食物的需求也會很快隨著年齡的變化而改變。增加食物的多樣性,讓飯看起來很好吃,色香味具全,才是讓孩子愛上吃飯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