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去改變世界,要么被世界改變,再美的想法如果不能成為現實終只是幻想,再混的世界如若沒能力讓其變純你終也是混的。
中國合伙人里面有那么一句話:成東青他壓根兒沒想過去改變這個世界,但至少他能做到不被這個世界改變。
我現在想說一句如果你壓根不去改變自己,那么你將會被這個世界改變。
1.
《大學畢業一年后的樣子,尚未配妥劍,出門便是江湖》我是在微博看到這個視頻的,感觸很深,我想那些剛剛畢業不久的人看到會感觸更大。
是啊,尚未配妥劍,出門便是江湖。
當我們大學早上很困,起不來又不想去上課的時候,我們可以很任性地躲在被窩里面,跟舍友說:“老師點名記得幫我喊個到。”可當我們踏進了社會,早上三個鬧鐘的鈴聲不斷地叫你起來上班,再不起來的話今天的工資就沒有了,你開始快速地去洗漱,匆忙地去擠公交擠地鐵。
不知是什么時候,我們開始變得很散漫,記得高中的時候我們不是這樣的,每天早上都是高考叫醒我們,早上五點就起來聽英語背英語。可是大學的我們很早沒有這樣了,都沉醉在睡覺懶玩游戲看電視,我很多時候都在想,難道大學我們只學會睡懶覺嗎?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視頻里面有個女孩說到剛畢業不久窮到沒錢看病,還是要問家人拿醫藥費的時候,她哭了。我不想說什么身同感受,因為我不是她,我只可以除了心痛就是痛心。
還沒有畢業的我就想著以后一個月寄多少錢多少給父母,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以及孝心。可是我們總是往好的方面去想,往往忽略了現實的那一面。
2.
我們總是在快結束的時候,才想著要好好開始。
如果我們在大學的時候改變自己,哪怕只是一點點也好,或許我們以后工作就會好過一點。就比喻早起,做一頓熱熱的早餐給自己吃,然后比別人早半個小時去公司,然后分配一天的工作任務,這樣當別人才來公司的時候,你已經可以開始工作了。
每天有陽光,有可口的早餐,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不覺時光流逝,留下的是每天好心情。
這些小小的事情改變不了你的實習工資,但是能改變你的心態,還有你的心情。但心情好的時候,做什么事情都覺得是美好的,上司看到了你的正能量,自然會提升你。
我在寒假的時候去公司當了一段時間的客服,客服是每天都拿著電話找到自己的客戶,找到公司的客源,可是它又很無聊,每天反反復復一段話。覺得這份工作很無聊的時候,我早上就沒動力起來,導致天天遲到。
上司看在眼里,對我不聞不問,就像放棄了我一樣,同事的業績上升我也同看在眼里,為了有份好的實習證明,我開始不在懶散,我開始研究那些名單,開始分析那些客戶,慢慢我感到這份工作有其中的樂趣,工作起來也開始順心。
要么改變自己,要么被世界改變,沒有什么好抱怨的事情,你需要的是改變自己的想法。
3.
中國合伙人里面有這么一段話:“掉在水里你不會淹死,呆在水里你才會淹死,你只有游,不停地往前游。失敗并不可怕,害怕失敗才是真正的可怕。”故事里的成東青雖然是個土鱉,但是他很固執,有自己的信仰,也按照自己的信仰去努力,最終從而獲得勝利。
20歲到30歲之間的日子,可能是最苦的日子。我們離開了學校,脫下了學生氣,沉迷過的偶像一個個消失,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遠離,建立一個不喜歡的交際圈,在現實和夢想的交際中逐漸消失存在感。人生不是一條平坦的大道,而是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沒有關系,但是一定要記得自己不想要什么,記得去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我曾經看過一篇女王寫的《愿你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里面寫到一篇Rite為了自己花心男朋友做的一切決定,為他隆鼻,為他穿上裙子,為他變美等等。后來男朋友最終還是被她征服了,很多人都覺得這些都不過是為了別人做的改變,而且這只是外在的。但是我覺得Rite是為了自己從而改變的,為了自己的幸福。我們一般看人都是從外在再看到內心的,難道不是嗎,這個世界就是那么現實。
13歲的時候張幼儀稼給徐志摩,那時候卻給大才子徐志摩嫌棄,那時候的張幼儀雖然是富家女兒,可是打扮卻像個鄉下妹子一樣,也給徐志摩叫過“鄉下土包子”,而且沒有主動跟她說過一句話。
當張幼儀有了他的孩子時,徐志摩叫她趕緊去打胎,這時候張幼儀才開始深思這段感情,她答應了徐志摩的離婚。
張幼儀離開徐志摩之后就開始獨立,她開始讀書,立志做一名老師,活得越來越漂亮了。離婚后的她獨立、堅強、變得更加愛自己。
張幼儀后來嫁給一個更愛她的男人,她不再自卑,去德國的時候也不再害怕,徐志摩也慢慢尊重她,開始主動跟她說話。我想這就是人改變的區別吧,只有總夠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
我在想為什么女孩一定要富養?富養不是一定要用金子堆出來的富養,而是不斷豐富自己的頭腦,自己的經歷的那種富養。也只有這樣,不斷改變地自己的頭腦,改變自己的思想才能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們必須要活得再美好一點,再努力一點。一步步去改變自己,從而找到那個更美好的自己,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為別人只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