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博弈論課堂 論壇話題討論
材料: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民群眾在三餐之外往往還有日益增長的宵夜需求。在小龍蝦紅起來之前,人們更習慣的宵夜食品可能是烤羊肉串(尤其是北方)。“大金鏈子小懷表,一天三頓小燒烤”這種質樸的歌謠也體現了大家對烤串的向往。然而隨著燒烤攤的遍地而起,善良的人民群眾萬萬沒有想到羊肉的品質正在隨著燒烤市場的增大而下降(百度關鍵詞:假羊肉串 )。一般而言,商家通過購買鴨肉、豬肉等價格較低的肉,刷香料膏,再加孜然粉等燒烤調料掩蓋肉質差別,讓顧客難辨真假。
- 請問為什么會發生假羊肉串這種現象?背后的機理是什么?如果大家都分辨不出真假羊肉,以后市場上會如何?
- 有記者呼吁監管(http://news.163.com/17/0724/06/CQ3F0C8Q00018AOP.html),那么在監管之外,市場有沒有力量解決這個問題呢?考慮到土豪們對真羊肉串的熱愛,如果你要經營一個燒烤店,你打算怎么做?
第一問
1. 原因分析
(1)從賣家的角度來講:
- 賣家效益=銷量*(售價-成本)-名譽造成的損失-賠償金
- 通常增加盈利的手段有兩個:提高售價和降低成本。前者有難度,而且烤串的市場價往往都是統一的(各攤位之間應該是有默契的,基本上烤串屬于無差異產品了),除此之外,如果價格上漲了,銷量還可能會下降。后者暗搓搓地降低成本,對銷量不會有明顯影響,還能增加盈利。
- 再講講名譽造成的損失。假設起先,還未被發現賣的是假串,那么該值為0。賣串的往往是流動攤販,如果被發現買的是假串,大不了換一個地方,那么該值又變為0。所以名譽上造成的損失對攤販難以構成威脅。但對固定攤販就有影響了,但影響大小難說。類似于:微博上,有些明星有了劣跡或丑聞,但過陣子就被人們淡忘了,然后又出來活動了。
- 支付賠償金的前提是消費者發現是假串且要求賠償。賠償金本身多少且不論,要滿足“消費者發現是假串且要求賠償”,這樣的事發生的概率估計較小。
(2)從消費者的角度講
- 消費者的效益=吃烤串獲得的滿足感a-健康風險h-發現吃的是假串c-假串應對成本b+賠償d。
- 假設a,h都是一樣的
- 那么如果沒有發現是假串,c=0,b=0,d=0,效益=a-h
- 如果發現是假串,就有了c,b,d。在理性的情況下,只有在(d-c-b)>0 的情況下,消費者才會去申訴,否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算了。現實中,首先看應對成本,如果跟攤販理論(蠻累的,一言不合可能還會動手,一動手可能還會受傷)就能得到賠償是少數情況,此時這條路走不通,可能就會報警了吧(等警察來,可能一下還等不到,然后要簽字畫押吧,一系列流程走下來,更累了)。所以往往(d-c-b)是小于0的。
- 還可以具體聊聊賠償d這個值。這個值我覺得應該定義為群眾心中對這個值的估算,而不是法律上明文規定的那個值。因為生活中人們往往是不清楚這個值的,所以有些人可能估算的比較低(竊以為是大部分人),如果賠償是上千、上萬元,那理賠流程麻煩點也是可以接受。
- 再講講吃烤串獲得的滿足感a和健康風險h。竊認為能有勇氣吃烤串的人,往往他們的a是遠遠大于h的,他們知道可能會遇到假串,但是重點是也吃不出來,而且味道還好,所以吃也就吃了。
2. 背后機理
背后機理有點像混合戰略的監督博弈,消費者相當于稅收機關,賣家相當于納稅人,消費者以q的概率能發現是假串并且要求賠償,賣家以p的概率賣假串,而且中生活中q小p大。(前面很多同學都說了,就不再贅述了)
3. 以后市場會如何
- 如果大家都分辨不出真假羊肉,也就是說q=0,賣家發現賣假串很安全,那么p可能會等于1,也就是說,以后市場上所有賣家都買假串(在理性情況下,不考慮賣家良心譴責這回事)。
- 但如果都賣假串,那么健康風險是否會提高呢?如果健康風險會提高,那么當健康風險超過了滿足感,勢必越來越少的人會去消費烤串,賣家發現還是買真肉的效益高,可能又會乖乖賣真羊肉了。
第二問
1. 市場有沒有力量解決這個問題
- 我相信是有力量的。如上所說,如果都賣假串,那么人們對健康風險的估計會提高。那么消費次數會減少。
- 其次,考慮群眾對真串的需求,羊肉串市場可能會分化,從一個無差異產品的市場逐漸分化出差異來。而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說不定會出現這樣的場景:人們愿意多花點錢,只要產品質量好。
2.如果我要經營燒烤店,我會……
- 賣真肉,賣真肉,賣真肉(因為我對名譽造成的損失和賠償金的估算還是很高的)
- 使羊肉串成為有差異的產品,研制自己獨特的口味,這樣比市場貴點,也會有很多人來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