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喪,讀sang,第一聲,聽起來有點像憂傷的“傷”,確實兩者意思都很悲觀,最近跌入“喪”的圍城,猶如困獸,進退不得。
? ? 90后的人生已然將近30而立了,然而想“立”起來卻不是容易的,事業有成,有房有車,結婚生子,每一項人生的目標計劃都夾雜著時間的洪流奔騰而來,但你25歲展望的未來,制定的計劃又完成了多少?于是焦慮,困頓,無可奈何,被“喪”包圍。你還有夢想嗎?畢業第二年有學妹問我。有啊,我說,我要過生活,我也要追夢想?,F在我才發現生活讓有夢想都變得很困難,畢竟在“喪”的圍城里,夢想變成奢飾品,除了夢想,我們想要的還有很多。
? ? 你為什么被“喪”包圍?因為現實很殘酷,因為生活很無力,但其實并不是現實的困窘找到我們,包圍我們,而是我們修筑了這一座“喪”圍城。生活已然困苦,何必再為難自己,這句話我們都聽過。確實,生而為人,我們過得都并不輕松,在面對生活的無奈時,我們也都暗示自己,“喪”一點吧,何必對自己要求那么嚴格,“喪”一點吧,這件事本來就很難解決,“喪”一點吧,佛系才能讓生命更長久。就這樣在差不多,剛剛好的領域里我們一點點搭建起“喪”的圍城,這座圍城很舒適,雖然偶爾記起我們年少的夢想會悵然若失。
? ? ? 夢想,很常見的名詞,常見到聽多了就有些俗氣,講多了就有些可笑。但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還有多少人在為之努力。生而為人,是極大的幸運,能夠成為生命的極致體驗者,去品嘗人生百味,看透世間風景,在接近生命的終端才能不悔來過一趟,才不會可惜我還有埋在梅樹下的一壇老酒沒有喝,還有一江河海沒有看見,還有一樹桃花沒有輕撫,還有年少夢想沒有實現。三十而立,“立”的是生命的質量,而不是生活的重量。在“喪”的圍城中,恐怕我們還得掙扎一番。?
? ? 你有多久沒看書了?你有多久沒思考了?你有多久沒運動了?你還會期待明天嗎?你還記得你年少的夢想嗎?你還想去看絕美的風景,走青石板的老街,愛一生不分離的人嗎?我已經好久沒有期待明天了,明天要做的事情今天已經做過了,沒有新的變化,像一套標準的廣播體操:起床,上班,八卦,電視劇,打游戲,還有什么呢?我想,與其讓生活變成復制粘貼,不如全部刪除,退出圍城,重新找回自我,重新期待明天。
? ? 原來我以為我們是生活所迫主動走進“圍城”,但這世上本沒有“圍城”,是我們修建了困住我們的城,“喪”的生活并沒有錯,趨利避害確是人類生存的本能,但是如果對明天沒有了期待,何不在這“喪”的圍城里掙扎一番,你怎么知道這“圍城”之外是不是已經出現了一道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