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自360doc個人圖書館)
帝洛巴
噶舉派白教第一代祖師
[六不教授]不思、不想、不尋伺、不著、不求、持本元
【序】
帝洛巴--噶舉之父,其教義及實修風范,不僅在當時印度佛教界中璀燦如光芒萬丈的寶鉆,影響力更透過空行授記的心子那洛巴、西藏噶舉之父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等,將整個法教無間相續口耳傳承迄今。
本書中所描繪的帝洛巴的一生,內容主要重點可從四個方面表達出:
具無上勢力的瑜珈之王尊者帝洛巴,是如何透過對上師的完全信賴,而獲證精神層面的非凡成就。
他如何從不同類型的空行母處得到深奧密續教授,同時并展現其對教授中精要之義的殊勝領悟。
帝洛巴接受完全源自于金剛總持的內在傳授。
帝洛巴依卓越的終極成就教育門徒。
透過此四種表義,我們得以窺見帝洛巴尊者所成就的最上悉地及佛行事業,
而他所覺證的明智,迄今依然透過整個傳承不間斷的加持力,幫助無量眾生趨向究竟成熟的解脫境界,此加持力將會一直持續下去,并在今生及未來一切有緣的眾生心中顯現、成熟。
帝洛巴一般最常見到的畫像,是個幾乎裸著身子、系禪定帶、手拿著一條魚的瑜珈形像。瑜珈的秘義中,帝洛巴手中的魚是會供中的圣品,“魚”內涵的象征意義代表六根與控制力,也就是以此外相形物的展現,來秘密詮釋成就瑜珈行者帝洛巴對氣的駕御能力。
據說那洛巴千辛萬苦才見到帝洛巴時,卻因看到帝洛巴正將網起的一條活魚給生吞活咽下去,當場令那洛巴心中生起萬分的反感及疑慮,此時帝洛巴隨口問:“什么是生?什么是死?”并將吃下的魚吐出,吐出的魚兒竟變得比先前更加活蹦亂跳。帝洛巴又說:“死就是生,生就是死!”這令那洛巴剎那間得到非常大的加持及證悟。金剛乘的成就悉地象征中,生起次第的成就僅能令生者趨死,圓滿次第的成就則同時令死者轉生,與金剛總持無別的帝洛巴就是這樣神奇的一位人間上師,能自在善巧的運用一切方便教化弟子。
編者 謹志
第一部分 帝洛巴依上師指導進行精神修持
【圣者降誕及初遇智慧空行】
帝洛巴出生于印度薩德高烏鎮,即現在的邦拉德地帶,為婆羅門種姓,父親波拉雅夏、母親卡西。
長久以來這夫婦倆膝下無子,心中一直希望能有個小孩,但都未能如愿,他們便從佛教及其他宗教各種管道中,嘗試看看是否能尋得協助,像定期到寺廟誠心發愿祈求生子,又向佛堂獻供,請各方僧侶為他們祈愿、修法等。帝洛巴就是在父母這樣的殷切期盼下誕生。
依照當時風俗,波拉雅夏和卡西也請了一些先知、算命先生,來預卜孩子未來的命運。帝洛巴出生時,曾發生許多異象,所以他倆也很想知道,在那么多虔誠的祈禱及種種瑞相顯現下,這個獨生子到底將面臨個什么樣的未來。
充滿智慧的婆羅門眾,仔細端詳孩子身體的每一部分,在觀察他對種種測試的反應后,肯定這嬰兒的資賦極高。但是,卻對小孩確實的本性感到困惑?到底是天神、龍、乾(門達)婆、轉輪圣王,還是佛陀的轉世呢?答案雖不知道,但在場的每一位先知都深信,不論這孩子來歷為何,都將成為非常偉大的人物。他們一致認為:“一位非常偉大的圣人降生了!若能善加教育,避開惡緣染污,那么未來這小孩將會有非常好的成就!”自此,帝洛巴的雙親就非常細心地守護著,讓他實實在在地接受一切優良的婆羅門教育。
有天,當父親外出做生意、母親在料理家務時,赫然發現面前墻上有個影子,仔細一看原來是一位駝背拄著拐杖的老婦人??ㄎ鞣浅:ε?,不知怎的竟直覺猜想這老太婆可能是妖怪,想來傷害帝洛巴??ㄎ鲊樀靡幌氲綈圩涌赡軙贿@怪婆殺害或弄生病,心里就不由地發毛。她立刻沖到孩子旁想保護他,但老婦人洞悉她的心意就阻止她,說:
“就算你盡最大的努力呵護他,
也無法找到一處沒有死亡之地!
沒有人能預先安排死亡或花錢請死亡離開,
沒有任何堅固的城堡能保護人免受死亡的侵襲,
沒有一處安全之地離于死亡的怖畏,
沒有任何財富可以阻攔死亡的降臨。
當然!
即使帝洛巴再神奇,也必須和其他人一樣,
終將死去!“
老婦人所言句句真理,猶如當頭棒喝般震撼了卡西的心。接下去她又說了一對偈子,往后我們會看到她將為帝洛巴帶來的許多開示,使帝洛巴一生所為都成為最有利益的事。老婦人說:
“讓他照顧水牛,
練習讀寫能力,
空行將帶著指示的預言前來!”
說完后,這位由空行所化現的老婦人就倏地消失不見。
卡西經歷這戲劇性的一幕后,內心深有感觸,于是遵循老空行的建議來教育帝洛巴。
她教孩子念書,也讓他牧養家里的水牛。
過了段時間,帝洛巴也大到能外出去放牧。有天,當他放牛去吃草而自己正閱讀著一些經典時,先前的老婦人,又在他面前出現,并問:
“你的雙親是誰?
你在這里做什么?
是不是在牧牛?”
帝洛巴回答:“父親是波拉雅夏,母親是卡西,我在放牛,同時一邊練習閱讀,因為母親吩咐我這么做,養牛也可維持家中的生計?!?br>
老婦人聞言大怒,說:
“錯了,錯了,你錯了!
你的父親是上樂金剛,母親是金剛亥母!
不要照顧牲畜的水牛,
而應該在完全覺醒的密林中,
放養體驗的水牛!”
年輕的帝洛巴被弄得一頭霧水,看著老婦人告訴他這從來也沒聽過的雙親---上樂金剛和金剛亥母,而“完全覺醒的密林”也不知位于何處?“體驗的水牛”更不知所指為何?
老空行母便說:
“好吧!如果真是這樣,你就要先學著了解這些經書,再研習佛法,然后就能了解我所說的一切了。”
【受戒】
年輕的帝洛巴聽從老婦人的忠告,開始研習所念誦的經典,并踏出對佛法學習的第一步。為了能進一步研習,他便到佛寺參訪,去求教法理的解釋、闡明。很快地,帝洛巴就對佛法有了深刻的欽慕之心,并了解出家生活的利益。終于,他如愿出家受戒,法名“般若巴札”(意為“完美之般若慧解者”),在寺中研習一般教法,經律論三藏,也在諸比丘座下學習。隨著時光流逝,般若巴札日漸成長,內心充滿了種種理論的智慧,對清凈戒律及禪修的寺院生活也甘之如飴。
【薩爾雅巴及馬湯吉上師】
有一天,當帝洛巴在佛像前禪定時,看到佛座放出光芒,又聽到如天籟般的音樂傳出。雖然心中略感訝異,但仍沉浸于這份寧靜的感覺里。此刻,他的禪定覺受增益到前所未有的境界。過了會兒,由于對定境中所見感到好奇,他便起身檢查佛像下方的基座,在座下找到一部完整的度母密續。雖然帝洛巴能了解密續中文字的意思,卻無法捕捉字里行間所傳達的真實意義,他想起了老空行過去所給予慈悲及真實的指導,于是由衷地懇切祈請她顯現再來幫忙。忽然老空行現身了,說:
“在這塊土地上有片墓地,名叫薩拉貝拉哈,
那是印度大力之神的住所,
到那里去!
你會找到上師?!?br>
秉持一貫對老空行教導的信心,帝洛巴到了薩拉貝拉哈。在那里,他遇到印度大成就者薩爾雅巴,大師為他揭示度母密續以及其它法要的意義,并給予許多精要的指導。賢善比丘般若巴扎似乎也在同一地點,向另一位大成就者馬湯吉上師請益良多。帝洛巴是經由空行的引導,才找到住在草棚屋中,身材約兩個常人高的馬湯吉上師。在他接受金剛乘上師教法的這段時間,一直維持著清凈的比丘戒。當所學告一段落,他決定重返本寺。
【老空行的教導】
有天,他在寺里正誦持般若八千頌時,老空行現身,問帝洛巴是否想明白偈頌所內蘊的真實意義?當然帝洛巴立刻點頭!于是,她將上樂金剛密續的每一部分都做了完整的闡述,使他了解密續上樂金剛的要義和般若智慧是完全一致的,很快地,他也獲得了明晰的直觀力,洞視此二者本質上的相通處。
在此之前,帝洛巴對佛法哲理的知識以及金剛乘的實修方面,并不能做有效的聯結;由于老空行的闡釋,無意中揭示此直觀之力,剎那間使這兩部分在他的生命中結合成清晰的單一焦點,空行所言恰如一塊敲門磚,使帝洛巴的了悟如日出黎明。
她說:
“真正的實義,絕無法透過名相而如實參悟!
水能洗凈種種垢染,但永遠無法洗凈水本身
具無比資質的瑜伽行者,
才華無邊,璀燦如日正中天,
將一切自我解脫外相束縛揚棄掉,緊抓奧義之杵!
內在的自我解脫、至高方便將自生自顯,
超越思維判別的真理,將朗耀于心!”
[補述說明]
名相的意義是指一切的解釋、形式,能透過閱讀、聽聞等方法被概念化地學習,及學習中溝通智慧的過程。其間使用文字、聲音,來代表所有生命中的事物。我們學會將事物及事物的名字連結起來創造種種想法,也學會如何使這些想法彼此互相參考、聯結,就如同以阿拉伯符號表示實體的一些東西;同樣的,我們運用概念化的語言,表示相對世界中所體驗的事實,在此世界中,每件事物都依存于其它事物而得以存在。
概念能透過才智聰明發展出來,各種概念相涉而產生一種心靈語言,此語言能直接反映及解釋一切的相對體驗。然而,不論概念的相對用途多么神奇,在學習及溝通上,這種復雜的指射過程有它的極限。語言文字無法對真實義產生直接了解,心的真實要點,不依靠任何事物的勝義諦,是無法透過語言文字來明白的。形成相對真理的文字、格式的確能理清許多事物,但以推理方式取代種種紊亂的想法,卻永遠不可能超越相對面而捕捉到絕對。在這方面,語言文字就如同水:水在洗凈污垢塵埃上的用途,可說是十分廣泛,但卻永遠無法洗凈“潮濕”,即水無法將水本身洗干凈。
瑜伽士可分為三大類:低層次、中層次和高層次。
三層次的瑜伽士之間的差別,主要在兩方面。首先,是源于他們前生努力所帶來的功力、洞察力,這些足以形成今世先天上的主要特質;其次是他們在這樣的潛能上,對掌握修行良機所付出的熱忱有多少?修得有多如法?
三層次瑜伽行者的差別,可在下面例子中,透過對同一本經典的名字,所能了解到的深度層次,看出其差異程度有多少。
譬如,有本經典名為《顯現及真實了悟的寶飾-妙覺波羅密多心要論典》。對層次低的瑜伽士而言,此經典名只不過是個索引而已,也就是能使人在上百本書中,找到這一本書的方法;中層次的瑜伽士,經典名稱則同時是有助其了解作品內容及寬度的有利資訊,只要讀了這個名字,就能對書中主題形成很好的概念;而高層次的瑜伽士,則能經此便以極優異的才智融會貫通全書宗旨,僅看書名就能了解書中要義,在這個例子中,此要義是指般若波羅密多。
古代大師造論,為論著定名時總是非常用心,其中一個原因,在于希望讓有天賦的人,一眼就明白作品從頭到尾的寓意。不過時至于今,許多作者在為自己新書定名時,只想故意設計一些引人入勝的字眼,這種動機和從前來比,真是大相徑庭。
般若巴扎正如空行所述,乃是一位資質超勝的瑜伽士,才華橫溢,對他而言,揚棄解脫道上的種種外相束縛的時機已經成熟了。解脫道上的別解脫戒,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彌、居士所受的戒,這類戒有一條條律文,使依戒行者免去對自己及他人有害的身體或語言方面的行為,由于規范了合宜的生活狀況,而使受戒行者得到某個程度的解脫。
空行讓般若巴扎了解到,現在是超越別解脫戒種種限制性善惡成見的時刻了。這種對于黑業白業的定義,是用來引導不成熟眾生的方便法,它清楚地劃分開道德及非道德的外在舉動。般若巴扎的心靈成熟度及內在道德洞察力,已足夠判別種種狀況,并且已能善巧使用比別解脫戒所允許的范圍更大效果更強的行為來影響一切。雖然這可能超出一般傳統佛教行為,但卻沒有傷害性;相反地,這樣做將會帶來無量的利益。
此刻,是他堅守更為深奧金剛乘內解脫戒的時刻,因為能善持金剛乘三昧耶戒的人,自然就擁有三乘誓約的精華(別解脫戒、菩薩戒和金剛乘戒)。空行的這番話,啟發帝洛巴行為上的新境界,此刻他必須完全將時間獻于大手印的修持,這是離于思維禪修的最高境界。大手印見地,由一些善巧方便而催化成熟,將“照耀于心”的“至高方便”,是指成就的四傳承法,這是大手印的輔修法,則每一法都必須修到圓滿才行。
(補述畢)
說完這些話后,老空行答應要作般若巴扎證悟圓滿正覺的主要助力,從此刻起,她會盡一切可能幫助他。透過這盟約及了解,帝洛巴通往真實見的非凡旅程,才算開始。
在此之前,他是個模范比丘,行布施、具愛心、善于開導,因此花在學生身上的時間愈來愈多,學生依賴帝洛巴的指導,尊敬并服侍他??招辛私?,般若巴扎必須暫時除去這種責任所帶來的負擔,如此,才能有更優裕的時間做密集修行。她告訴他,隔天爬到寺頂上,做些瘋狂的舉動,大喊大叫,再把般若三千頌丟到河里,他不用擔心!對經典不會有任何傷害,河水既不會沖走也不會毀壞經典,她會將經典取走,放在合宜的地方,所以這一切并不會造下任何惡業。
于是出乎寺中眾人意料地,真的在隔天,般若巴扎這位優秀比丘,到寺頂上做出一些很瘋狂的事,狂亂地大叫,并將神圣的經典丟入河中。
人們說道:“好可憐的比丘喔!他以前那么有愛心又可靠,現在這付模樣。各位親愛的同修,般若巴扎已喪失心智了!”因此帝洛巴被解除一切在寺院中擔負的責任,得到自由,為自己完全而圓滿的證悟展開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