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11月,中國在日留學生江歌遇害一案已有聽聞。事隔一年,案件再次被大眾關注。然而,這次的主人公,除了受害者江歌媽媽外,還有另一名受害人,劉鑫。同時,她也是整個事件中的直接關系人。
從局面11月10日曝光采訪視頻后,劉鑫一直處于輿論的風口。一時間,“江歌遇害案”變成了“江歌劉鑫案”。一場關于人性道德的審判瞬間被推到風口浪尖之上。
幾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斥責劉鑫和其父母毫無感恩的行為等同于陳世鋒毫無人性的殺人行為。
部分偏激的評論者還引用普京那句經典的霸氣語錄:原諒他是上帝做的事,我們的職責是把他送到上帝那兒去。
可是,在這波熱討論的背后,我們似乎忘記了一個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殺人兇手,陳世鋒。
或許,你會說,劉鑫才是始作俑者。若不是她鎖了門不讓江歌進來,若不是她與陳藕斷絲連,若不是她搬到江的住所,若不是......若是這樣追究,估計可以追究到劉根本不應該出世吧。
事件既然已經發生了,即使我們去追究是誰的責任過錯,江歌也不能死而復生。
何況,對于江歌而言,一個為朋友如此兩肋插刀的人,如果回到那時,她應該還是選擇保護劉鑫。
至于劉鑫在事后如此冷漠無情的行為,一是不排除她不想“惹麻煩”,二是她根本就沒有感激和憐憫之心。從目前的報道上看,有其母必有其女能印證這一觀點。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她從心底就認為自己也是案件的受害者之一,無需解釋。
這些“農夫與蛇”的故事在現實社會中已經上演了無數回。這不覺讓我想起《荼蘼》中的一句臺詞:沒有人會感激你對ta做的一切,因為ta覺得這理所應當。
但是,回歸到案件本身,關于陳殺人兇手這一年內的審判情況,我們對此的了解并不多。
他目前怎么樣了?日本法律對他這樣一個外國籍的殺人犯的制裁會有什么不同嗎?江歌媽媽的死刑請愿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劉鑫被曝光后的一周,網絡媒體都在跟風,加入聲討劉鑫,為江歌媽媽簽請愿書的隊伍中。而一周后,熱點漸漸退去,關于江歌案的報道,也逐漸減少了。
這場道德審判,在一片鬧聲中又戛然而止。不難發現,很多人都在蹭熱度,利用江歌媽媽和劉鑫博取眼球,賺取收益。
對于劉,我們是人肉了,批斗了,抨擊了,且大快人心了。但對于陳,是不是太慷慨了?他的身世?殺人心理、動機?日本警方的調查報告?劉鑫作為受害人之一和重要證人為什么在這一年間可以如此人間蒸發?......
本是同級生,相煎何太急。本應是在異國好好扶持的三老鄉,卻互相傷害,最終導致三個家庭的破滅。劉受到了輿論的壓力和道德的審判,而等待陳的,也將是法律的制裁。
不管最后審判結果如何,愿江歌,一路走好。愿江歌媽媽,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