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朋友是什么?可傾訴者?能幫你解決一切的人?一起吃飯的人?奉承者?還是什么,我沒法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但我確定,朋友是讓我能記一輩子的人。大學,許多人憧憬的地方,別人口中的“小社會”。也許你會問大學里有真朋友嗎?我想,有吧,如果你經歷過依舊說沒有,那我想我一定是幸運的那個。
? ? ? ? 不得不承認,朋友沒有三六九等,確有親疏之分。有這樣兩個姑娘,她們從不相識走到形影不離最后卻連相聚都是求之不得。
? ? ? ? 她們的宿舍住斜對面,也許有過無數次相遇,可大一的她們并不那么熟悉。大學里,最熟悉的人可能就是舍友,大一的她們彼此更多跟自己宿舍的人廝混在一起,也許是緣分,到了大二發現彼此似乎很聊的來,漸漸地她們拉起彼此的手,互相容忍,走到了大學最后一刻。
? ? ? ? 兩個女孩其實很不一樣,但也有些共同點。胖而開朗的女孩進了學生會,喜歡鍛煉自己,用自己的努力混出了一片天地。而另外一個雖瘦卻是吃貨的女孩兒,只想要一份快快樂樂、很自由的大學時光,沒有參加學生會,只參加了一個幾乎沒有活動、不用面試的社團,偶爾帶一個水杯去泡圖書館。一個女孩很愿意吃牛肉面,而另一個女孩卻很討厭。一個女孩兒酷愛《紅樓夢》,另一個女孩兒看不到10頁就會睡著。但相同的是,她們懂彼此,愿意理解容忍,愿意陪伴,所以從不打破彼此的規則,就算再不喜歡也會愿意陪她去吃,而自己點一份勉強可以接受的涼面。一個女孩兒可以受另外一個女孩兒的影響,讀完了整部《紅樓夢》,最后覺得不愧為名著。
? ? ? ? 年齡帶來的除了閱歷,還有懶惰。圖書館去的越來越少,沒有課的時候甚至不愿意換掉睡衣出去吃飯,一份炒米粉,一杯酸奶,一個馕,一部手機,一張床便能解決一切,偶爾需要東西就去一個東西相對比較廉價的商場逛一圈,悠哉的日子就這樣慢悠悠的過著。
? ? ? ? 到了大三,女孩兒似乎頓悟了,一個女孩兒一直想出去,去各處看看,去吃更多的好吃的,可另外一個女孩兒卻不愿意,所以有時她們便分開行動,但這并不影響什么。她們說要發奮,泡圖書館,于是,每天背著書包拿著杯子,好像要努力向上了。可是只有她們知道,一個充電寶、一部手機、一根線、一副耳機,這才是她們在圖書館里花費時間最多的東西。吃貨女孩兒坐不多久,就會可憐的跟可愛女孩兒說餓了,而另一個女孩總會嫌棄的說:“嘔吼,你咋又餓了!再過一會兒。”后來,只要看到吃貨女孩兒一臉諂媚的對自己笑,就知道唉!她又要吃了。大三上學期的日子就這樣很快度過了,下學期她們去了同一個縣支教,但相見的機會卻不多,每一次相見再也不會像之前那樣吐槽拌嘴,而是多了一份膩歪。支教的日子苦,但也快樂,吃貨女孩兒去了想去的地方玩,但遺憾的是旅伴卻不是可愛女孩兒。
? ? ? ? 大四的日子一個快字已經不足以形容,一眨眼便過了。大四最重要的是論文答辯,她們選了不同的方向。但她們依舊可以每天一起跑圖書館,一起查資料,一起探討,彼此挑問題。吃貨女孩兒遇到瓶頸,就會抱著電腦,一臉諂媚的笑著坐到可愛女孩兒的床邊,纏著可愛女孩兒幫忙想,一遍一遍地改,改到最后兩個女孩兒都要崩潰了。可愛女孩兒雖然嘴上一直罵著吃貨女孩兒,卻還是盡心的幫忙。功夫不負有心人,還好答辯她們都順利度過了。
? ? ? ? 當然大四不只有論文,她們一起去吃過各種好吃的,一起逛街,動不動一起看場電影。吃貨女孩兒有個一直喜歡的男孩兒,非常想表白,她向可愛女孩兒征求意見,她說“不答應也就算了,可如果他答應了呢?你確定要開始嗎?”,吃貨女孩兒笑了,可心里卻哭了,她太了解自己,一語說中自己心中最不確定的事,便從此作罷。
? ? ? ? 大學四年,簡單卻快樂,生活因她的陪伴而幸福。離開那天,記憶猶新。前一夜,可愛女孩兒在吃貨女孩兒宿舍坐了很久,吃貨女孩兒的眼淚不知是怎么了,就是止不住,一邊被可愛女孩兒逗笑,一邊眼淚不停地掉。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第二天可愛女孩兒還是走了,吃貨女孩兒一直忍著不曾掉淚,眼看著可愛女孩兒進了車站看不見了,眼淚最終還是如瀑布一般,在車站沒出息的哭的泣不成聲,后來,可愛女孩兒又出來了一下,抱著吃貨女孩兒不停安慰,可最終也沒止住她的眼淚。別人說“有什么好哭的,又不是此生再也見不到了。”吃貨女孩兒也知道,可眼淚就是不知道怎么了,轉身時,眼睛紅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