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人的大腦要到25歲才發育完全。所以呢...
自己填空吧。
吐槽嘛,從何說起來著?左看右看,鬧鐘太響,已近午夜,仍舊未眠...
說起來,人工智能是越來越厲害了呢,看一條東西會跳出十條相關的東西。歸根結底,還是$之王道。瀏覽量越多,$就滾滾來,AI自然就是為此設計的。谷歌這招可是玩的特六,旗下包括油管都繼承了其優良傳統。
于是乎...科技網絡雖然發達了,世界卻越來越小了。是負面的那種小,井底之蛙那種。
說個故事吧。
有段時間網上分裂極其厲害(可能現在仍舊如此),游戲門,白左,啥的,各種撕逼人身攻擊都有。可惜當時沒加入推特所以徹底錯過。不過回想起來,加入推特關注某些熱門話題真的是個錯誤。
當年關注了某些反白左言論的專題。(不想了解的可直接跳到下一段落)M國有的時候政治真的挺腦殘不過想想也挺后怕的。很多時候表面上是為了這個那個好,但是仔細扒一下,就明白那所謂的好往往是建立在另一群體的犧牲上面,很多時候感覺更像哄小孩一樣。而被犧牲的往往是票值低的(亞裔為多)或者搖擺不定的群體(比如知道咋回事的底層精英們),而這些人又偏偏好像是唯一“正常”的人。說白了不管左邊右邊都是半斤八兩。其實也不用擔心太多,以M國目前的系統,該有的政策還是會有,唯一變的只是誰坐在鐵王座上,以及出事了誰挨罵而已。
然后嘛……就突然覺得好像全世界都是腦殘,明明這么明顯的邏輯漏洞還這么多人追。甚至好像連媒體也跟著腦殘起哄,拼命抹殺真相(雖然這個可能是真的)。感覺好像完全就是活在1984的世界里而世人又不自知。于是變成了悶騷憤青。那段時間精神極其抑郁,差點就要真的去看心理科了。后來都取關了自己才算勉強消停。
當年,世間如此美妙,我卻如此暴躁。現在回想起來,真的不值得。被AI推送害慘了。
外網有個拼出來的詞,叫deadvertising,就是負面炒作唄。往死里炒。
說起負面炒作,蒸汽管Steam上面曾經出來了這么幾款垃圾。當然Steam上面垃圾游戲還怕少嗎。不過這兩個好像上了頭條。都是打槍的。(不是Postal,那個可是垃圾中的經典,神作,不過不建議玩,還是看看廠長的視頻娛樂一下吧)稍微知道點的人就明白,明擺了就是炒作。要知道在M國火器可是極其敏感的論題,尤其是這種帶有明顯主題就是消極類似歌頌問題心理的。然后就是利用了游戲黨和反游戲黨明顯的不和制造話題。“自由”如M國有些事情還是到哪都一樣。
結果真的仔細扒一扒看一看:呵呵。
游戲A當年可是傳說中的“年度最暴力游戲”,鬧到了各大直播網站都被禁了的程度。后來我看了TB大神的評估視頻(大神已去世一周年多,安息致敬):游戲機制普通的不行,建模操作啥的都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劇情枯燥,臺詞幼稚,甚至所謂的暴力,看過寒蟬的我表示小兒科都不如。估計是新人團隊覺得底氣不足于是強加炒作。
游戲B嘛,出來晚幾年,在圈子里名氣倒是弱了不少,不過居然上了M國各大媒體的晚間報道,也算是可以說一聲“媽,我上電視了”。畢竟是蹭了才發生不久的案子的熱度,有點沒心沒肺。不過看看新聞里的游戲視頻剪輯...學動畫三年,游戲一年?哦不,素材可是現成的,可是火器的建模精致度和其他東西一比,比如其他的建模,還有光影界面物理啥的,有多少斤兩就顯而易見了。這種程度的作業居然被各大知名新聞媒體振振有詞地代表了所有的射擊類游戲,我也是無語了。
結果嘛,自然是各種噴。反游戲人士噴,左右聯噴,游戲業界人士也噴。然后...完全銷聲匿跡,好似不曾發生。
其實類似題材的好游戲也是有的。兩個例子,Hotline Miami 和 Party Hard,都是獨立團隊的作品。雖然題材不過審,前者操作完美,類似黑魂的難度,后者制作雖稱不上完美但是機制創新得分,有得過獎,而且個人覺得有點惡搞某些恐怖題材。如果做的好的話,真的不用如此炒作,自然會有人買單。
其實如此本身也算是個不賴的賺錢主意:你發泄發的爽了,人家傳媒游戲公司云云也撈錢撈到爽了,雙贏唄。可惜并不。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忽略了過度的負面情緒帶來的危害可遠比暴力游戲來的大。
其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噴完了就爽的那類人,多數還是有修養的,但是因為自我封印了發泄渠道,于是還是改變不了生活在如此黑暗的虛擬環境下真的是極其壓抑。
其二,噴人不文明,因為會傷害。具體怎么樣到處都有例子。當然還有更恐怖的M國專利,就不說了。
其三,負面情緒有的時候就像鴉片一樣會上癮。人之本性,對負面消息似乎更上心。具體咋樣,網上有心理學分析,就不多說了。
啥都不知道自然會身處弱勢,但有時知道了不該知道的東西也不一定是好事。再怎么說,凡人是無法完全了解并正確運用真相的。話說,其實上帝和惡魔都有在撒謊。上帝說的是介于你理解和能力范圍內的善意的謊言,而惡魔則是為了一己私利搬弄是非。兩方代表的,只是那些掌握知道真相的人如何傳達的方式罷了。
…抱歉,結尾或許牛頭不對馬嘴,只是想cos一下哲學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