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圖書館,也屬于偶然,就是想幫女兒擴大閱讀量,希望她作文寫得好一點。一張圖書卡,每個月可以借閱十本書,于是母女倆,每人五本書。這張圖書卡陪伴我們,整整走過了六個春夏秋冬……
非常喜歡圖書館那種靜謐的感覺,濃濃的讀書氣氛。每年的寒暑假,女兒都和她的同學一起相約在圖書館做功課。只要是在圖書館做功課,她一天的效率就非常高,不象呆在家里十足的“三好學生”,吃好,喝好,玩好……
所以有幾年的暑假,小朋友上午在圖書館做功課,下午再背著書包,奔波在各種補習班之間。看著旁邊的大學生的認真努力,她們也受感染,作業也寫的格外認真。累了,就在旁邊的書架,隨便抽一本小說或者散文閱讀,整個人便都沉浸在書的海洋中……
而我,自從辦了圖書卡之后,開始慢慢愛上了閱讀。記得有一年去北京旅游,對于故宮,頤和園,一些名勝古跡。完全就是看個熱鬧,對于典故,歷史知之甚少。
上學的時候不喜歡歷史,更不喜歡死記硬背那些年代。先生充當了導游的角色,回來之后,我跟女兒對歷史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有將近半年的時間,就不停的在看一些歷史方面的書籍。讀歷史可以增長間接經驗,豐富閱歷,增長智慧,提高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去圖書館成了家里固定的模式。雙休只要有時間,我們會一起相約去圖書館。選個靠窗的位置,陽光撒在身上,小朋友在旁邊寫寫作業看看書。我則挑幾本喜歡的書。一邊戴著耳機,聽著小野麗莎那磁性的嗓音。一邊看書給心靈放松,徹底投入,徹底豐盈,給心靈做個瑜伽,在閑散和安靜中,找到更充實,更放松的感覺。改變心態,面對工作的壓力,改變生活的態度,與情緒講和,與幸福握手……
看書,心在浮躁不安時,靜靜地看書,與智者對話,向內觀看自己的思想行動,多一份觀察和反醒,讓心安靜下來,從容自若的應對所有一切,考試也好工作也罷,煩躁不安只會破壞自己的心態,活在當下,與其抱怨不如改變心境,相信淡定從容面對,好過焦躁不安。
找一個愛好,作為情緒的突破口,安靜的看書,外面的壓力統統和我無關,釋放壓力,歲月靜好,做一個愛生活的女人。
可是這么多年的書看下來,我總覺得自己收獲甚少。因為我僅僅是看書,漫無目標的閱讀,并沒有徹徹底底的去學習總結。
最近看了許多關于閱讀的書籍,才知道有關精讀。它必須認真閱讀文章,圈點、批劃、評注,弄清詞句含義,逐段理解內容,理清線索,把握主題,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作摘要,抄卡片,寫筆記,列提綱,繪圖表等,求得切實具體地解決問題。原來看書還有這么多的門道!
盡管看書效率不高,但是這么多年的書看下來,其實很多還是滲透到了頭腦里,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讀林清玄溫暖力量的散文。“為的是走遍世界,也不過是為了找到一條,走回內心的路。”體會大徹大悟的禪意,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發掘生活中的慈悲與智慧。
讀三毛的書,感受她的灑脫,感悟生活中的智慧與趣味,三毛的作品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她的文字里總是流露著女性的柔美和細膩。
讀《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于里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還會指出一條腳下的路,讓我們抵達自己的理想。
讀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丑陋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的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讓我們順從生命的規律,在閱歷中不斷成長,汲取心靈內在的力量,活出一個身心靈合一的真我!
讀游記,讓我足不出戶,就可以隨時來一個說走就走的旅游。通過文字的力量,去感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意境。
讀金融方面的書,開啟了我的理財意識,讓我為將來有了精密的打算。找到了適合自己以及家庭的理財方式,及早的做些未雨綢繆的規劃。
2016年遇到寫作,它開啟了一扇神奇的窗戶,讓我看見了豐富多彩的世界。那么2017年,我就從學會閱讀開始。既然愛好寫作,那大量的閱讀必不可少。學會利用圖書館的資源,開始主題閱讀,今年以學習為主,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主題,之后踐行1萬小時定律。
已經連著下了三天的中雨。可是今天去圖書館,照樣是人頭攢動。在這樣一個陰冷潮濕又下著中雨的冬天,有圖書館陪伴的時光,心里感覺異常的踏實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