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拿狼和狗來做比喻,有褒義、也有貶義。但是,總歸起來狼跟狗其實都是一個物種;只不過兩者為了生存,都做了不同的選擇而已。
兩者的區別在于,狼選擇了狩獵,狗選擇了被圈養。所以,兩者也就產生了差別。
能力不同
在面對狀況時候,狼會冷靜地觀察,積蓄力量,等待出現可以攻擊的時機;面對獵物或敵人時,狼的眼神總是犀利、專注、充滿攻擊性。
所以,狼大多數都具備沉著、冷靜、睿智的特點。
而狗不同,只要出現狀況,第一反應就是吼叫,告知人類;然后在一旁看著人類處理就好,等主人走了,就可以睡大覺了。
不過,在人類處理狀況時,還是要賣力地叫一叫的,不然被人發覺偷懶,日子有可能就會不好過了。
選擇不同
狼要遵循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它們沒有強大的人類背景,在有限的獵物面前,面對強大的狩獵者,狼需要更聰明,更需要團結狼群的力量,才能保證在自然界中生存。
如果沒有足夠的本領,那么在自然法則中就可能會被餓死。
所以,狼群需要很拼命地學習、鍛煉生存的本領,抵抗狩獵失敗的風險。
如果狩獵失敗,或剛獵到的獵物被更大的生物搶走,都是時常會發生的事。那意味著可能會挨一段苦日子了。
如果遇上寒冬凜冽,存糧耗盡,又沒有食物可獵,就會死在寒冷的冬天。
所以狼嚎的聲音,聽起來都是悲涼的,很凄慘。
但狗不同,狗不參與森林法則,狗有強大的人類做后盾;只要不惹怒人類;基本吃喝不愁,出現什么狀況,就吼一吼,喚起人類的注意,那么它生存的任務就完成了。
風險和收益不同
當然,狼和狗承擔的風險不同,收益也是不一樣的。
狼優秀的狩獵本領和天生的狼性并不能保證每次狩獵都會有收獲。
就好像優秀的生產力,如果沒有碰上生產資料,那么此刻就是空有一身本領,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就算有能力,能不能獵到好的獵物,還得看運氣,如果碰到了羊群,可能一下就發達了;不過多數也就只能獵到一兩只野兔什么的,好一點的,也許是一兩只野鹿。
然而,幸運的狼群總是稀少的。
如果運氣不好,半路碰到老虎什么的,可能就會成為人家的盤中餐。
當然,被吃掉的,肯定也都是那些往日缺少危機感的、跑不快或者不夠敏銳、不夠聰明的狼。
所以,狼群里的狼也是存在著競爭,虎口脫險的,沒有一個不是精英。
有時候狩獵失敗的狼群只能忍辱負重,跟在老虎背后分食一些強壯的老虎吃剩下的骨頭肉或者什么的。
時間一長,次數多了,很可能就變得適應了,狼性漸漸地開始磨滅了。
或者因為受夠了餐風露宿的生活,覺得就算是吃剩下的骨頭肉也能存活,漸漸地也開始放棄努力了。
最后的命運,當然是被狼群淘汰,趕出狼群,最終被叢林法則淘汰。
或者,轉變成狗。
狗不同,本分地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遇上狀況,吼一吼,不發瘋、不咬人,也能適應脖子上的項圈;有時候脫了項圈,也不會獲得自由,因為長久的項圈已經固定了它的意識:別掙脫,會痛。
它們明白,如果它們咬人或者想掙脫項圈,都會給自己帶來危險。咬人可能會被人當作瘋狗處理掉,就算掙脫項圈,逃跑出去。除了吼一吼的本事,根本沒什么生存技能,只能變成流浪狗。
狗是永遠無法像狼一樣,在狩獵成功時,分食羊肉、鹿肉的。不過好就好在,被圈養的狗不會餓肚子。
主人如果有能力經常吃肉,那狗也會分到幾塊骨頭吃,如果主人沒有足夠的能力經常吃肉,那狗大多數吃的也就剩菜剩飯了,如果主人沒有能力養活自己了,那自己變成狗骨頭的日子也就不遠了,狗命也就該到頭了。
如果命運好,成為了一只寵物狗,連吼叫都不需要了,只需要長得好看,學會搖尾巴就可以比其他狗過的更好。
只是,這種狗運得看投胎,得看命。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寵物狗一生都如意,如果主人腦子一熱,不喜歡了,不想養了;遇到有良心的就可能會被送人。
如果被新主人喜歡還好,一旦遇上虐狗狂,那后半輩子狗生可能就這樣交代了。
更甚的,會被當垃圾一樣,直接拋棄在陌生的環境,重新成為骯臟、落魄的流浪狗,如果狗運不好,沒有沒被重新領養,那大概也就可以重新投胎了。
狗是永遠都不會變成狼的。
因為它的骨子里根本就沒有狼性。
但是它們都有同樣的夢想:天天吃羊肉。
感謝閱讀!
轉載請聯系:jeyro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