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0 生活/網約車

有天接待完畢,用微信平臺呼叫了一臺滴滴車輛,接近三分鐘過去了仍未接單,曾以往,二十秒一般有司機響應。過了一會,終于盼來了司機,由于車程要半小時,與司機聊了起來。


“現在對滴滴的管控越來越嚴格,獎勵銳減,導致做滴滴司機大幅減少,乘客打車等候時間更長”以往獎勵較多,很多有小車的朋友都為此加入,據說輕松月入過萬。那時候很多原做的士的師傅也加入滴滴大軍,一時間,全民皆是滴滴或UBER。但好日子隨著政策收緊而驟變。新聞報道滴滴負面信息,政策收緊加大規范力度。現在,凡做滴滴司機,必須要通過平臺考試,取得營運資格證,方可接單。若未取得資格證,一律扣車。獎勵減少,處罰增多,是直接導致司機減少的原因。


滴滴的出現,使營運市場化,倒逼傳統的士作出改變,傳統的士收費相對較貴,車內總有混沌的氣味,有時甚至拒絕接客,是我們這批新生代乘客不能接受的。滴滴規范運作了,但獎勵收窄,優惠券銳減,但我們都不希望它被消失,畢竟它的服務質量比傳統的士高很多。我們消費者只會不斷追求更好更優質的服務,希望滴滴能越做越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