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原創(chuàng)文章,可轉(zhuǎn)發(fā),謝絕轉(zhuǎn)載
上海車展寶馬冰淇淋事件持續(xù)發(fā)酵,兩個姑娘的行為讓國人憤慨,寶馬也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關于這件事,如何看待呢?下面我從心理學角度做一個簡單的剖析。
可能很多人會把小姑娘的行為和寶馬官方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這是寶馬官方的態(tài)度。我倒認為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者沒有,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如果寶馬公司有意授意這么做,稍微有點兒腦子的人都會知道這樣做被發(fā)現(xiàn)的后果,何況寶馬在中國做得這么大。所以,我認為:寶馬一不會這么做,二也冒不起這個險,三冰淇淋也沒多少錢,完全沒必要這么做。那么問題來了,問題出在哪里?
從心理學上,人都是活在熟悉的模式里的,尤其從兩位熱情洋溢的臉上和做售后服務的工作可以看出,肯定紅色綠色性格色彩比較多,相對來說缺乏藍色,缺乏覺察缺乏思考,更多是本能的行為,憑感覺去做的。那么這個感覺就是骨子里的崇洋媚外,而這個思想是伴隨中國上百年來被人欺負被人凌辱被人各種打壓各種圍追堵截的大環(huán)境,慢慢形成的,其實肯定不止小姑娘這樣,肯定還存在著一群人在面對外國人時骨子里的不自信,甚至卑躬屈膝,這就是環(huán)境的作用,從心理學上來說,這是一種集體催眠。哪怕時代變了,環(huán)境變了,中國已經(jīng)強大起來了,甚至很多方面在全球已經(jīng)獨領風騷了,包括5G,高鐵,特高壓,航空航天等軍事科技領域已經(jīng)獨步全球,已經(jīng)在國外贏得尊重,甚至美國不惜舉全國之力,并且拉攏盟友來圍追堵截中國,無一不說明中國的強大,那么對于這些人來說,依然自信不起來,因為他活在熟悉的模式里,而那個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不會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立刻改變,可能需要更久的時間,上海車展的兩位小姑娘就是。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國家的強大和自己強大本身的關系,這里涉及到家庭教育以及人格塑造的過程。有些家庭的父母沒有幫助自己的孩子建立起自我價值時,他就不容易自信,哪怕自己條件很好,比如長得漂亮,學習又好,他也不覺得那么好,這是自我價值低的一種表現(xiàn)。何況國家的取得的成就又不直接等于她本人之間取得的成就,他就更難從國家進步中獲得自信,獲得民族自豪感。可以說,在他自顧不暇的情況下,他眼里是沒有那么多國家意識和國家概念的。所以這兩個小姑娘的行為,換做其他人都很難理解,會認為咱們是同胞呀,不應該更關愛同胞嗎?咱們國家已經(jīng)強大了,咱們可以直起腰桿了,咱們可以和洋人平起平坐了。所以,我們會在小姑娘身上,不斷投射我們幾十年中國在國外所受的不平等對待,甚至包括那段承重的歷史,用海嘯般的憤怒,從人性角度來說,是自然而然的。
憤怒,當然有足夠的理由憤怒。可是,回到理性本身,我們需要透過小姑娘崇洋媚外的行為,需要透過國人的憤怒,看到更深層次的部分,也就是人性的部分,我們才能真正的在骨子里在潛意識里強大起來,而不是在某些行為上和意識里強大起來。
這里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在這些憤怒的人群中,有沒有一些人,可能平時他也有類似小姑娘的這種崇洋媚外的思想,或者下意識的行為,只是當這種下意識的行為被擺在臺面,被放大,被討論,被攻擊時,他才從潛意識里醒過來,回到意識層面,是的,這是不對的,這是不應該的,這是沒有骨氣的,于是開始隨大流攻擊這個女孩,甚至比很多人更加憤怒,以顯示自己是多么正義,其實這種行為本身是對自己的攻擊,借由攻擊女孩攻擊自己,只是他看不到自己潛意識的運作模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因為他不想被別人攻擊,因為他在小姑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哪怕別人沒有攻擊他本身,他也覺得在攻擊自己,于是他為了不讓自己覺得被攻擊,只有用行為告訴別人,看我多正義,我不是那種人。這樣就會讓自己在意識層面更加平衡,更加心安理得。其實不過是讓小姑娘成為自己的替死鬼,完成一次逃跑而已。至于后面他會不會覺醒?會不會因為意識到了,而去修改潛意識里的這種思想,不得而知。也許會,也許還會重復,因為人都是活在熟悉的模式里,而非有利的或者應該的模式里。
其實,喊打喊大的人群中不乏這樣的一群人的,只是混在一起很難辨別,另外有些人自欺欺人,他自己也不會承認,這就是人的潛意識,潛意識里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都是首先自我保護的,所以這阻礙了很多人看清別人,也阻礙了很多人看清自己。
當然,絕對不乏覺醒之士,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是真正從思想上站起來了,都是骨子里充滿了自信,把崇洋媚外拋在了歷史的河流里,成為了建設偉大中國實現(xiàn)民族復興夢的中堅力量,這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一場熱鬧過后,我們總要從中獲得成長,我們需要從小姑娘的身上,行為背后,看到更多更深的部分,其實在不少人身上,不少人潛意識里多多少少存在,我們需要借助這個事件多一些思考,讓自己成長,不但是國家強大,讓我們自己也強大起來,我們才能為國家做一些更大的貢獻,至少是思想觀念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