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墻之下安有帝國?
燈塔國選總統
自燈塔國競選總統以來,我國人民陷入了無與倫比的狂歡熱潮,在跌宕起伏的進程中最后以小說式結尾告終。川普王成功入主白宮,可能過段時間白宮會改名金宮。
從結果回溯,在整個競選期間,川普的主要論調或者策略的落腳點:立足自身,發展生計,修身養息。而希拉里老牌政治家依然持續著燈塔國世界警察和人間衛士的夢想。本兩種調調在基層民眾心中天平就砸到了川普一邊,再加上川普直男癌的腔調和神吐槽的狀態,徹底將狂熱的基層群眾和不發聲參與者的選票收入囊中。
燈塔國開始收縮
從民眾的整體情緒和川普的上位可以看出來,燈塔國的群眾對領導全球,四處開炮的姿態已經厭倦了。民粹情緒和自我發展意識占據民眾大腦,從歷史上看,這是燈塔國自二戰后不斷拓張的首次收縮。這種收縮意味著什么,覺得值得好好探索一下。
今年過年期間又傳出新的爆聞,川普已經就美墨邊境建墻一事簽署了正式文件。這件事之前在主流媒體中引為笑談,媒體談論的口氣都是這家伙信口開河,別當真。結果川普真真把這件事給辦了,就像你吹過的受人譏諷的牛逼突然一天實現了,給他人帶來無比震撼。這件事證明川普是真真做這件事的決心,有人說建墻有利于創造就業和防范非法移民,呵呵!感嘆一聲,川普在主流的治國論中確實夠標新立異。
說回墻的事情
鋪墊了這么多,還得說回墻的事,畢竟此文的題目叫做,高墻之下安有帝國?到底這道墻會給燈塔國帶來什么?建墻這件事到底折射出燈塔國怎樣的心墻?
讀史可以明事理,知更替。我們先回溯下歷史,看看古今中外建墻的帝國在試圖建墻或建完墻后都發生了什么?
帝國的前身
希臘時期,雅典統帥伯里克利講城墻修到海港,接高墻之威和水軍之勢希望可以對抗斯巴達。戰爭持續期間,希臘鼠疫蔓延,斯巴達得波斯相助,希臘敗北。斯巴達獲勝后,第一件事就是拆掉了海港的高墻,強大的城邦是不需要用墻防御的。
斯巴達獲勝后一家獨大,希臘的城邦利益無法平衡,變出現了科林斯戰爭。在波斯的協助下,整個希臘城邦都和斯巴達對打,最終打趴了斯巴達。斯巴達之后,底比斯成為眾矢之的,直到亞歷山大大帝出現,才結束混戰。亞歷山大大帝就像一臺大挖機,挖翻了所有國界,要塞和城墻,播下希臘化的種子。最后勝利的果實卻被羅馬摘走,羅馬以帝國的姿勢走進了歷史。
坐標拉到華夏大地,更早一些的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當時所有有實力的諸侯或者王都在做的一件事就是造城墻,直到嬴政一統天下,車同軌人同文。東西相繼進去文化繁榮的帝國時代,羅馬繼續擴張,秦漢以來也全面開花,在擴張的過程中,城墻的作用慢慢被弱化,中央集權的力量使帝國版圖不斷擴大。
帝國再修墻
時間線向后延伸。擴張之后是防守,秦將六國的北方城墻連成長城抵御北方的進攻,在之后百年間,中原大地對北方的力量不甚其擾。而羅馬在哈德良時代由于內部原因開始轉向防御,不久后走向分裂的境地。
總結上面兩段歷史不難發現:
高聳的城墻象征著最鼎盛的國力,在休養生息之后為了更大拓展版圖會進行二次擴張,當疆土足夠大時會進行二次修養,標志是全面修墻。
當鼎盛之墻坍塌,而之間不能出現三次擴張,那帝國的命運就會風雨飄搖。就如柏林墻倒,蘇維埃帝國沒落。
回到當下,在中國不斷走出去,東西雙線擴張之時,燈塔國在收縮全球的兵力,拒發簽證,并在墨西哥邊境修長城。完成二次擴張的燈塔國在筑高墻,是否能突破性完成第三次擴張不得而知。但是中國對盛唐的鼎盛的二次追求確實深深記住心中,落在實處。
誰修墻誰沒落
從歷史來看,誰修墻誰沒落。因為修墻就是防守,而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一旦被動防御,天平就要失衡。讓燈塔國繼續探討修墻吧,我們繼續默默改革和發展,盛唐的榮光終會回歸華夏大地。
讓川普王帶著偉大的燈塔國民眾生活在高墻永駐的安樂居中,我們展開雙臂對著世界低喃:大兄弟,我們來了。
如果大包的文章讓你內心產生一些小悸動,請給大包點贊吧,順便點開大包帥氣的頭像,隨手點個關注吧。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