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看過父親畫國畫,一直很喜歡,可是自己未曾畫過。一晃二十多年就過去了,數年前讀一本唐詩集,看到上面的配畫,突然手癢,臨摹了幾幅,后來就丟下了。
? 最近又想起了畫畫這件事,想學水彩,又覺得難以上手,故尋了本國畫書,準備從頭開始畫起。
? “志患不立,尤患不堅。”從小父親就如此告誡我,但我從來沒有堅持做過什么事,這次一定要堅持下來。
? 我在某微信群里遇到一位前輩,相聊了幾句,把我以前的畫給他看,請求指導。
前輩給我的意見如下:
線條用筆問題。
①線短,不能貫氣
②頓挫換筆,是表達陰陽轉折的,多了,就沒有陰陽虛實了。
臨畫亦如臨字,不能看一筆畫一筆。學畫的過程其實就是尋找如何表達陰陽的過程。
? 陰陽是我國傳統理論的基礎,且不論四柱預測學,隨便拿本中醫理論書籍,陰陽之說也一直貫穿其中。至于畫畫的陰陽,我想應該是向陽和背陰的區別。
? 前輩推介我到網上尋找畫家吳蓬的芥子園畫譜的視頻,觀摩學習。
膽子要大,不要怕畫錯。敢下手畫長線,長變型線,以你的基礎,很快就會入門的。
中國畫的線不簡單,代表著氣息流轉、神態心律。
可用畫壞了的紙專門練習。
問及紙張:
我對紙沒有很大的講究,能分生、熟、半生半熟就行。
可用手工毛邊紙、或半生熟紙練習。
我又問是否要畫長線條,前輩答曰:
畫線莫論長短,都如作篆隸,要得法入門。
我將此習作給前輩看,當初預購半生半熟宣紙,但感覺是生宣,紙張太容易洇,無法掌控,畫面不潔有此原因。
畫復雜了。
中國畫之最高境界(狀物),是以少勝多
大道至簡啊!
看了吳蓬老先生的視頻第一集,我若有所悟:
看了第一集,畫國畫要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要是描呀描的,就和鉛筆鋼筆畫差不多了。
? 前輩還夸我悟性高,不過說時容易做時難,視頻中看到吳先生信馬由韁,揮灑自如,我畫起來別說那瀟灑的狀態了,磕磕巴巴不成樣,畫了幾棵枯樹跑就去問別人的感覺。
? 兒子表示:都不怎么樣。
? 先生說:第二幅好。
? 朋友說:第一幅好。
? 第一幅是看視頻之前作,第二幅是看完視頻作,第三張是看完經過思考之后作。
? 第一張照著畫的,最忠實原作;第二張稍微放縱一點;第三張接近甩開膀子干,感覺比例有點失調。
?
? 先到這兒,回頭再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