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動不動就把問題交給時間來證明,時間懶得理你這個爛攤子。
有一樣東西我們依靠它而生存,
但是現在你可能飽受它的困擾!
它就是人的本能。
本能作為一個人最原始的驅動力,它負責推進跟我們決策和行動相關的一切活動,你肯定發現同一件事情對于不同的人,他們的行動和結果會出現千差萬別,為什么呢?
因為絕大多數人面對棘手的事情或者問題時,總是會本能的避免因為痛苦和失敗帶來的焦慮感和恐懼,總是偏向選擇那些看起來輕松,容易,風險小的事情,你看看現在“享樂主義”那么流行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總有一些人卻喜歡做別人不想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們想法新奇,異于常人,在普通人看來不可理喻,就是那種特立獨行且喜好冒風險的人,他們敢于擁抱失敗,遇到問題直接解決,解決不了就自己承擔,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成了普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究竟他們與普通人的差異在哪里?
我想其中最大的區別是他們擁有一種“反本能”的能力。這也證實了如果你不想變得平庸,就要反常規,即“反本能”,和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的重要原因。
一.我們的本能
從前,有只帶著劇毒的蝎子,它想過一條水流湍急的河流,但蝎子不會游泳,所以它請求青蛙背它過河。
青蛙不愿意,認為蝎子會蟄他,但是蝎子說,如果我蟄你,我自己也會被河水淹死的,我為什么要蟄你。
青蛙認為很有道理,就答應了它。可是當青蛙背著這種到喝酒中央的時候,水流突然變的湍急起來,蝎子害怕了,就在這害怕的瞬間,蝎子蟄了青蛙一下。
青蛙立刻中毒,快要沉到水里。不理解的青蛙問蝎子,你為什么要蟄我,這樣你也會死的。蝎子當時就說,我也不想啊,這是我不能抗拒的本能啊!
這雖然是一則動物的故事,但人的本能與動物是一樣的,我們每天的行為動作有80%會受到本能的影響。
本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或行為傾向。
比如嬰兒餓了要吃奶,人餓了會找東西吃,包括我們的情緒中的恐懼,害怕,貪婪......突然感覺到危險你一定會有意識的逃跑。
人的本能是追求安全感,控制感和舒適感,因為它們存在我們的基因里幾千年歷史了,所以它是沒有辦法完全避免,或者去掉的,正是有了這些本能你才能得以生存到現在。
很多時候你認為你的決策行為是受控制的,實際情況則是在你的潛意識條件反射下自動完成的,這是一個不知不覺,沒有意識的過程,即發生在我們的“意識覺察”之外,你很自然而然的遵循某些行為卻不知道為什么。
其實這就是在本能反應下的自動決策,但是也沒什么大驚小怪的!因為多數人就是這樣的決策方式,但是你仔細審視自己或者觀察身邊的人,這種受到本能驅使的決策方式真的沒有問題嗎?
如果你深入了解的話一定會嚇一跳,他們最喜歡的口頭禪是:“我早知道就應該..., 如果...我就..., 我要是這樣...就...”,但是人生沒有悔棋,一步錯還不至于輸,但步步錯就很致命了。
同樣的人生的路途上掉入坑不可怕,只要下次不會掉進同一個就行了,但是如果你總是在一個坑里掉下去,爬上來,又掉下去,再爬上來...你對此卻視若無睹,無限循環就可怕了。
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本能在危急的情況下也很可能救你一命。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某大將在士兵渡河后把戰船全部燒掉后告訴士兵:“我們已經沒有退路,只有取勝才能活命”。
果然士氣大振,以少敵多打敗了敵人。這就是利用了人的本能,斷絕后路,唯有取勝才能活命,你可以想象如果還有后路可退,這一仗會怎么樣。
我們有時既要相信本能但又不能被它所控制,正如青蛙和蝎子故事里講的那樣,如果你太相信它時,很可能在無形中傷害到自己。
二.警惕你深信不疑的“本能”
在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大約生活著4000只棕熊。每年夏天,阿拉斯加州麥克尼爾河上的瀑布,便成了棕熊的樂園,一群群棕熊在瀑布下獵捕河里的鮭魚。
一般體形龐大的棕熊自恃力量強大,總能占據較好的位置。因為鮭魚喜歡向瀑布上游跳躍,以便獲得更多的氧氣。棕熊便掌握了鮭魚這一本能的特點,而站在瀑布上游,等待鮭魚躍起自動送到棕熊的嘴里。
可是那些體形較小的棕熊便只能站在較差的位置,或者連較差的位置都輪不上。它們便想方設法偷食同伴的戰利品。于是當體形小的棕熊再次看到體形大的棕熊捕獲鮭魚時,作為弱者的它便決定向強者發起攻擊。
當弱者試圖接近強者時,強者馬上本能地張口還擊,結果強者剛一張嘴,鮭魚便掉到了河里。被咬傷的鮭魚被河水從上游沖到了站在下游的弱者腳邊,弱者一口咬定轉身逃到一邊享用美餐去了。
棕熊本能的張口還擊是所有大棕熊都有的一種本能,而強者的這種本能剛好變成了它的弱點,屢次被小棕熊利用。
人也有同樣情況,在投資市場為什么總是極少數人賺了大多數人的錢,這就是資本家利用了人貪婪和恐懼的本能,這種本能在股票市場里的大多數中小投資者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每個人都想買到最低賣到最高,而常常事與愿違,賺了總在想還能賺更多,結果卻一瀉千里,跌了陷入恐懼要么被嚇跑了,要么沒有原則堅持到底。
這樣的投資形同于賭博被資本家操控,韭菜是割了一茬又一茬。
互相博弈的游戲真正賺到錢的人畢竟是少數,很簡單呀,因為只有少數人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反本能”,無法克制貪婪和恐懼的本性的人都能賺到錢,那還有人虧錢嗎?
不僅在投資市場,其實在工作和生活中也經常受到本能的影響,習慣大家都不陌生吧!每個人都希望有一身好習慣,可常常并不是這樣啊!什么拖延癥,游戲癮,微信微博控,刷新聞八卦,注意力缺失癥等等,反正你的時間都被自己“娛樂”了,你可能會說這些跟本能有關系嗎?
還別說真有關系呢,我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壓力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臨且必須承受的,它會帶來心理不適感而你又處置不當,那么這種不適感伴隨而來的就是焦慮,痛苦,恐懼,這時候“壞習慣”就會乘虛而入。
為什么?因為它為你營造了即時的安全感,舒適感和控制感且你還沉浸其中很享受,你就這樣不經意間養成了對這種“好習慣”的依賴,這就是人的生存本能。
這些壞習慣在本能的舒適圈中神不知鬼不覺的成為了你的生活習慣,你卻很難發現,等到你意識到時似乎已滿身陋習,這時候期望你可以覺知,一切并不晚。
另一方面由于人的蜥蜴腦太“聰明”,而且極度勤快,在很短時間內輕松做出決策判斷,它高效且不知疲倦,總是在不知不覺間控制我們的絕大多數行為,問題在于蜥蜴腦缺乏理性思考,而這些非理性的行為總會帶來一些不好的結果又觸發了人的恐懼,害怕,失望...
而生存本能又異常敏感,它被觸發后會削弱人的決策能力和注意力,最終它會掌控你,且你很可能渾然不知。
反本能的確是非常難做到的,你必須鍛煉,培養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并能嚴格遵守的原則,也就是有條件的約束你的行為,不能讓本能輕易的支配,別指望一蹴而就,這是一個長期的精進過程。
三.有效管理本能
1.?預警機制
你有沒有經常莫名其妙的生氣,發怒,而且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某些行為,甚至有出格的行為,而事后又常常對自己說過的話,或者的所做所為后悔不已,你可否想過要怎樣應對這種情況呢?
首先你要想管理它,必須先意識到它的存在,如果你意識到這是個嚴重的問題,下次同樣的場景發生時,你可以直接告知家人朋友我的毛病又犯了,你的不理性行為爆發時讓他們及時的提醒你。
大腦一旦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建議你給它貼上標簽,你心里會提醒自己我要解決問題,上次因為這樣還出了丑呢,頃刻你的理性就會回歸變回原來的自己,貼上標簽的好處是大腦會形成對這種非理性情緒的條件反射,即預警機制,你要不斷通過鍛煉來加強預警的敏感度,讓它成為一個時時刻刻在你大腦里面巡邏的警察。
此外當你勇敢的向前踏出一步時,你必須要學會接受各種不適感,并且要適應它,學會正確處理它,否則本能會不斷把你拽回舒適區并且牢牢的困住你,讓你寸步難行。
當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出現壓力,焦慮,痛苦,恐懼等情緒時,因為我們很容易從一個絕對角度看待問題,一個人要么快樂,要么不快樂,要么焦慮,要么不焦慮,這種非黑即白的感官體驗很容易造成情緒跌宕起伏,并做出極端反應。
你可以學會采用“雙重感知能力”的視角看待問題,當你能掌握雙重感知能力時,可以用一種非絕對的體驗方式,一方面感知恐懼,焦慮,另一方面又感知到學習或者成長帶來的更高一級的安全感和內心的平和感,這樣你就找到了平衡感。
所以你要認識到每當你感到不適,其實你的目標是在擴大自己的安全感舒適區,逐步掌控對不適的適應能力。
如同海面上波浪洶涌,而海底下卻靜如止水,外部世界的因素只能影響到我們的外部,而我們的目標是創造一個如同海底下那樣平靜的內心世界。
2.屏蔽誘惑
小A是一個游戲愛好者,但是他知道打游戲非常浪費時間,每次回家都在做激烈的思想斗爭,但大多數時候都敗下陣來,總是忍不住去玩游戲,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
他認識到這樣下去肯定不行,有一次他突然想到一個好辦法可以嘗試一下,直接把電腦拆掉收起來,這樣他每次回到家看不見電腦了,眼不見心不念,這樣就可以安心學習了,沒想到這個辦法非常有效,幾乎沒有再起打游戲的念頭了。
因為這樣相對于給潛意識傳遞的信號是不能打游戲了,打游戲的動機被關閉了,這時候用另外一件事情來替代打游戲,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其他事情上面去了。
所以不要把自己置于一個誘惑本能反應的環境中,盡可能的遠離它,或者把它置于一個讓你不舒適的環境中,當你想去做的時候相當于前面被人為設置了有許多道坎,人的本能是懶惰怕麻煩很自然放棄想法了,即提前把它關到籠子里,不要讓它有跳出來多可能。
關于學習要說一下,你要賦予對你而言要做的事情一個重要的意義,否則只能說明你并不重視,也就是你沒有把它放在“第一位”,如果你的第一位是“打游戲”,你自然會想方設法打游戲。
如何賦予呢?比如你要學習英語,目標是學完一定可以升職加薪,學習PPT薪水可以翻一倍等等,這件事情價值越明確越好,這樣你才會全力去做,學習最好的方法是必須“用起來”,想辦法與自己的工作,生活結合起來,比如你學習英語,又喜歡看書,是不是買幾本英文書邊看邊學;學習PPT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把工作中的報告用PPT做出來,從“用”開始學是進步最快的方式,同理如果你學不會為什么不開始用呢!
3.理性的時候做決策
荷馬史詩《奧德賽》里的“尤利西斯自縛”的故事。
在經過艾艾埃島的時候,尤利西斯為了抵擋海妖塞壬的歌聲誘惑,避免觸礁身亡的命運,讓同伴把自己綁縛在桅桿上,并且用蠟封住耳朵。
即便這樣,尤利西斯在隱隱約約地聽到塞壬天籟般的歌聲時,仍然把持不住自己,身體不停地顫抖,力圖掙脫繩索,奔向那未知的誘惑。而尤利西斯之前就吩咐無論如何都不要放他下來,一直劃槳前行,直到聽不到歌聲,才能給他松綁。
結果,他們離歌聲越來越遠,也離生存越來越近,躲過了誘惑背后的兇險,避免被海妖吃掉。
尤利西斯所面對的弱點就是人類的通病,它警示我們不要等到本能被激活,試圖戰勝外界強大的誘惑中的另一個自己,這是非常困難的,像尤利西斯這樣的英雄都認識到僅靠自己的意志力很可能會喪命,提前綁住自己才生存下來。
所以你必須了解自己,提前防御,在理性占據大腦的時候做出正確的決策。
品格之路一書中講到一個觀點,我們每個人心中住著兩個小人,一個是“我一號”,另一個是“我二號”,一號熱衷名利,二號追求理性謙卑和道德品質,對名利沒有太多興趣。如果你只是一號就會成為追求名利和金錢的傀儡,迷失自己;
而二號更像是一個躲在角落的巡警,一號的所有選擇和行動必須經過二號的巡查才能更明智,所以你要時刻確保二號巡視一號后才做出的選擇和行動,因為二號能錘煉你的道德品質,培養你的智慧心,避免許多的陷阱和誘惑。
所以無論如何你要確保自己在理性的時候做決策,雖然不能保證這樣的決策完全不犯任何錯誤,但它是經過了思想的碰撞及深思熟慮后的結果,它是最有可能接近正確的決定,即使真的錯了你也知道哪一步欠缺考慮,忽略了什么,為什么沒有想到,這樣不斷反思總結則進一步了提高思維水平。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點著火把正在穿過火藥庫。
此外在日常生活最有效的鍛煉大腦的方式就是冥想,冥想是一種心性鍛煉法,經過長期訓練的大腦在特定區域可以增加灰腦質,同時能有效的平衡人的左右腦,提升你的專注力和集中精力處理問題的能力,特別推薦你安排固定的時間做冥想訓練,不過我相信你很難堅持呀!
引用吳伯凡老師的話:
本能是最好的東西,如果我們懂得如何去對待它,如何去運用它。
本能又是最壞的東西,如果我們不能夠認清它的面部,我們盲目地受它的驅使。
面對本能,我們要把它摘出來,看清它的面目。尤其是面對重大的決策的時候,我們要真愛生命,遠離本能。
最后你知道了受本能支配的人生是很可怕的!表面上看確實避免了許多沒有必要的麻煩和風險,獲得了暫時安逸的生活,沉浸在自我快樂的感覺中。
但我們不可能總是待在自己的舒適區固步自封,只有勇于挑戰壓力帶來的不適感才能加速成長,問題始終是問題,只不過變換了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你面前。
有時候并不是你不愿意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只是本能總會插上一腳使你拖延和逃避,你必須勇敢的跳出本能設置的陷阱,擺脫這種暫時的安逸,否則它最終會讓你碌碌無為,看似忙碌的人生卻沒有任何的果實。
另外我們必須錘煉自己的價值觀,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才能做出明智且正確的選擇。如果有一件事90%的人都能做,那你把這件事情做得再好也沒有太大價值,因為門檻低,競爭大,生存空間小,盈利能力有限,每天操心忙著如何活下來。
而恰好那些90%的人覺得不好做,難做的,不愿意做的,甚至他們沒有想到的事情,你發現了這樣的需求且去做了,一旦成功就有很高的價值。
因為這樣的成功建立在護城河之上,即使有后者進入想要超過你的難度也非常大,這樣的生意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可以長長久久。
當所有人都相信本能時,你要反其道而行才有機會勝出,特別是你在做重大決策時,警惕這種本能會給你帶來嚴重的后果。你要小心你的跟頭很可能會栽在你自認為非常信賴且深信不疑的“本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