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書《通往未來之路》的試讀者之一,很榮幸能成為這本書的第一批讀者。拿到書,迫不及待地翻開序言,看到熟悉有力量的文字,看到鮮活有溫度的案例,過往大家在群里秉燭探討的時光以及趙昂老師和任國榮老師幾易書稿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心中升出一份感動。
還記得2014年底,跟著趙昂老師系統學習了咨詢師特訓營的課程后,參加了老師的咨詢督導團,而后便開啟了自己的咨詢生涯。在與985大學生、職場新人及一線城市公司高管等來訪者咨詢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咨詢期待的好多詞出現頻率會特別高,比如“焦慮”、“迷茫”,比如“找到方向”、“希望突破”,又比如“如何做”、“怎么辦”,多年的困惑和疑問促使大家突破舒適圈,走出來尋求支持。
這些話題引發了我的好奇,我想更多了解一個對未來有期待的成年人在青少年時候的故事。2018年年初,機緣巧合,有機會作為優勢工作坊小組導師進入北京某重點高中,在與120個孩子近距離接觸的過程中,深深感受到孩子們對應試教育的掙扎、無奈及對未來的迷茫。
工作坊中有三個小細節讓我感受頗深:
一個環節是在紙上寫出自己的夢想,孩子們有的滿不在乎,有的遲遲不肯動筆,有的則潦草一句“我想吃棒棒糖”,極少孩子若有所思;而當一位男生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是“音樂家”時,同學們掌聲雷動,能感受到孩子們對于這位有夢想、敢于大聲說出夢想、堅信自己可以為夢想做點什么的男生的勇氣而感動;
另外一個環節是大家分成幾個小組圍坐在一起,逐一聊聊在過往學習和生活中令自己印象深刻、沉浸其中的巔峰時刻,孩子們極少能想到這樣的場景,輪到一個女孩講,她說,說這些有什么用呢,最后還不是看成績……
課程結束后,有個高一女生拉著我的手說,老師,你可不可以給我媽媽做個咨詢,她有病……后來了解到,孩子的媽媽比較強勢,不允許孩子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孩子爸爸也沒有話語權,孩子的存在感和幸福感都比較低。
看著這些處在自信勇敢、無所畏懼年齡的孩子們卻并沒有洋溢出青春的底色,除了痛心,我更想為孩子們托起一片希望,為孩子的未來點亮一束光,支持孩子們活出自己的熱情和精彩。雖然自己在生涯領域有過系統的學習精進,但面對青少年,我希望有更專業、更科學、更加針對性的方法依據和底層支撐,于是,在2018年,我來到了趙昂老師的“青少年生涯教育”課堂。
而我更喜歡將其稱之為“夢想殿堂”,因為,“夢想教育”才是這門課程的靈魂。課程有種神奇的魔力,它不僅可以讓家長和老師們直擊自己內心對于不確定性的焦慮感、面對難以適應的無力感以及擔心被淘汰的恐懼感,也會讓這些大朋友對孩子成長過程中面臨的缺乏動力、缺乏自信、缺乏方法等現實挑戰引發思考,用豐富的視角與孩子的未來發展相關聯,啟迪孩子們開闊視野、提升認知、創造機會、積極準備,將生涯意識貫穿到始終。
《通往未來之路》這本書對于夢想教育的精髓和課程的精華部分進行了凝練和擴展,從生涯角度幫助孩子建構夢想,支持孩子實現夢想,幫助孩子拓展夢想,讓生命綻放其應有的光彩。
一、了解自己,建構夢想
?
建構夢想從自我認知開始,自我認知從興趣、能力、性格、價值開始。
興趣是推動人們工作學習的巨大動力,它可以提升我們的工作滿意度、職業穩定度和職業成就感。我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會更加得心應手,提高效率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創造性。馬克·吐溫曾講過,“最成功的人是那些整天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并且搞得像是在度假的人”,興趣探索,可以拓展我們夢想的邊界。
興趣和能力息息相關,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通過不斷練習達到熟練程度,才能外化出職業能力,才會有被識別的價值。我們的職場從過去的職業時代、機械時代進入到了VUCA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備快速學習能力、應變能力、深度思考能力等核心技能和素養才能夠以不變應萬變。能力探索,可以強化我們實現夢想的信心。
在與越來越多來訪者深度鏈接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征,比如我們善于溝通表達,我們喜歡安靜地投入研究,我們憑直覺做事,我們細致謹慎……正是這么多的“獨一無二”構成了這個世界的五彩斑斕。了解了自己的獨特性,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更好地悅納他人,人際關系也會變得更加和諧。性格探索,可以豐富我們實現夢想的方式。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面對種種選擇。從買房子的戶型是東西走向還是南北通透,到定居在一線城市還是18線小城,從高考報什么專業到畢業后選一個什么樣的男朋友,是去互聯網創業型公司還是到外企就職,再到有生之年要不要生個二寶……每一次做決策,都是對于內心看重價值的審視,比如快樂、規則,自由、穩定,冒險、安全,財富、家庭,每一次價值觀的探索,又是在確定我們夢想方向的過程。
孩子們清晰了解了自己,扎扎實實為未來做好準備,才會有更多機會、有更強的主動性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這樣在面對變化時,我們才能夠應對未來的挑戰,綻放夢想。
二、提升自己,踐行夢想
前段時間,我接觸了一位初二的小男孩,在爸爸媽媽眼里,孩子不太喜歡學習,會容易打架,回到家就把自己反鎖在屋里,拒絕與父母溝通。這樣,孩子的家長找到了我,希望可以與孩子聊一聊。
通過與孩子媽媽交流,我發現了孩子好多優勢。比如他籃球打得特別好,架子鼓打得也很棒,而且比較獨立,自己出去參加夏令營,東西是整理的最干凈整潔的,有的孩子東西亂丟,但他會把行李箱都整理的特別好。同時,相比于其他學科,數學成績也還不錯。
剛開始見到孩子的時候,他是抵觸的,但我真的很好奇他架子鼓怎么能打這么好,籃球也打得這么棒,還能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就這樣,我們打開了話匣子,男孩也跟我說了很多知心話。我了解到,相比于數學,英語成績不太好的原因是因為不喜歡背單詞,可能方法不太得當,背不下來就不愛背,不愛背就更背不下來,于是越積累越多。
但爸爸媽媽沒有真正關心過他成績下滑的原因,沒有分析哪種學習方法會更適合,經常揪著他的分數不放,給孩子帶來很大壓力。當后來我問到他會比較欣賞班級里哪些同學的優點,他未來想成為一個什么樣人的時候,孩子說想當一名企業家。接下來,我們溝通了一名優秀企業家需要具備的能力和品質、格局和視野,出國走訪要用到的英語交流,產品出口國外涉及到的英文合同簽署,國際會議中發表演講要用到的英語表達……進而聊到,實現了企業家的夢想,是因為當下的自己做了什么。
孩子主動列出了復習清單,比如每天默寫20個單詞,看一個語法點;做數學題,不會的時候會主動請教老師和同學,或者去補習班,先將不會的方程式弄懂。當問到學習和生活中,希望爸爸媽媽提供哪些支持幫助呢?孩子說讓媽媽每天考20個單詞默寫,而且要相信他,他可以獨立完成作業,不需要媽媽過多干涉。
《通往未來之路》書中提到過“夢想奔馳”這個模型,是關于成就、成長和關系三個維度的話題,我們看到了孩子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看到了孩子積極地為夢想做儲備提升,并能夠尋求父母、老師等身邊資源作為支持系統,通過不斷覺察積累,孩子的夢想也在不斷升華。
三、超越自己,拓展夢想
從建構夢想,到實踐夢想,我們的孩子一直在路上。這不是一條線性和通往確定性的道路,而是充滿無限可能、持續拓展的旅程。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孩子不敢有夢想;有了夢想又害怕去實踐它,因為這個旅程實在是太遠太遠,過程中的挑戰實在是太多太多;真的去實踐夢想時,我們又會害怕夢想成真,因為我們會跳出原有的熟悉區,面對新的生活、新的領域、新的未知,有那么多的不確定性。
作為家長,我們有責任陪伴孩子,加持孩子的信念和力量;作為老師,我們有責任點亮孩子,釋放孩子的天賦和動力。如果一個家長、一個老師相信孩子是面向未來的,那么他會引導孩子們去打開可能性,去創造更多,去嘗試更多,去體驗更多。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叫“人的折舊率”,文章里面講:世上的東西會折舊,人的資質也一樣,“經久耐用”的人越來越少,人的品位、人的情操、人的精神都會折舊,這種現象是不可避免的,那可不可以把“夢想能力”當成一劑保鮮劑,讓我們有效降低人生的折舊率呢?
從何而來,往何而去,生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孩子學會探索世界、探索自我,是讓孩子建立生涯意識,是讓孩子因為有長遠的眼光,更大的格局,全面的視角而心懷夢想,信心滿滿地開啟人生。夢想是成長的方向,通過一個個具體目標的實現,夢想會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有力量。請給予一個擁有夢想力、可以建構屬于自己夢想、持續實踐夢想的孩子一些耐心和支持吧,讓孩子的夢想之光更加神采奕奕,讓孩子們可貴的夢想綻放出更多的精彩!
最后,用一首喜歡的《盜火者》小詩與大家共勉:
一棵樹搖動一棵樹,
一朵云推動一朵云,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守著東方一張課桌,
大地母親悄悄在問:
今天交給你一個孩子,
明天還給我一個怎樣的青年?
夢想教育,薪火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