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大學時候,材料學院有一個專業叫包裝工程。當時我就不明白了,包裝盒、包裝袋這種事情,還至于創設一個專業嗎?后來,是從一位社團里認識的學長那里了解到,原來包裝還是別有洞天的,他學習的就是這個專業。
如果沒有經過專業課學習,我們普羅大眾對于包裝的概念就是買東西用的塑料袋,送禮物用的包裝盒。百科里對于包裝工程,是這樣定義的:人們運用包裝學知識,在社會、經濟、資源及時間等因素限制范圍內,為滿足包裝的主要功能而采取的各種技術活動。由此看出,包裝工程也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學科。但是包裝工程不完全等同于包裝,包裝是指在流通過程中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按一定技術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物等的總稱,也指為達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的過程中施加一定技術方法等的操作活動。
看完這么多學術上對于包裝和包裝工程的定義,是不是瞬間覺得長了不少知識,對于包裝的概念也不會再單純停留在塑料袋和包裝盒的初級階段。包裝是一門科學,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追本溯源,之所以需要包裝,是因為商品需要流通,需要從甲地運輸到乙地,需要從國內運輸到國外,需要從生產商手里傳遞到消費者手里。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密切關聯的世界,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兩個人都有可能因為商品的流通而發生關聯。那么包裝,便是除卻商品本身的價值之外,表達和傳遞我們想法的另一種方式。針對不同商品的形狀大小、性能特質、價值高低等維度的考量,對于包裝的技術規格和交付效果的要求也不盡相同。
比如,對于液體商品的包裝,就和固體商品的包裝規格不太一樣。對于香水的包裝,和眼藥水的包裝也不太一樣。對于普通香水和名貴香水的包裝,還會不太一樣。差異便來源于最終用戶對于商品的不同需求,當然也來源于生產商的成本考量,以及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匠心精神。
尋常到商品的包裝問題,拓展至個人品牌的包裝,不難發現,道理其實是相通的。包裝可以起到保障交付的作用,還有傳遞個人情感和溫度的價值。商品的包裝通常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具象的,而個人品牌的包裝不僅僅體現在外,還是一種無法直接抓住的內在修煉。在這里要特別說明,包裝自己不是指偽裝,那樣就太虛偽了。包裝個人品牌,是指通過細致入微的小事,融入自己做事的理念、方法和風格,形成個人標簽,就像包裹在有形商品之外的那層包裝,區別于其他商品,脫穎而出。
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是個體之間的深度合作。我們選擇什么樣的個人品牌進行合作,以及我們會被怎樣的品牌選中,合作之后是否順利和愉快,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