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姐,在嗎?我大三了,你說我是考研呢,還是準備各種資格證考試,還是準備找工作呢?”
“學姐,在嗎?我考研失利了,你說我是調劑呢,還是二戰呢?”
“嘿,伙伴,在嗎?我爸媽最近總說,我這剛畢業的小伙子天天守著這個藥店,日子過得太安逸了,你說我是聽他們的話出去闖蕩幾年再回來呢,還是就這樣繼續待著呢”
“嘿,在嗎?。。。”
在啊,我在啊。可是回答了這個,后面的那些個問題,你們想讓我怎么回答呢?我給了答案之后,究竟于你們是有用,還是無用呢?
? ? ? ? ? ? ? ? ? ? ?—此段內容來自好友小一
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遇到問題,尋求幫助似乎是一種習慣,就算起初會想辦法自己解決,但真到沒辦法解決的時候,會開口詢問很正常,也似乎!很萬不得已。嗯,我只說似乎,誰知道有沒有人連想都沒想,就想去問一個答案呢?所以,我能體會開口時候你們的無助,但,我也能明白這其中的僥幸。(鑒于自己還沒工作,工作上的情況這里我不談,我只從大多學生的角度,說說心態,但若您是工作者且亦有同感,那也只是我湊巧說到了共性)
試想一下,當你自己選擇去問前輩們這種問題的時候,是不是因為他們已經走過了那樣選擇的關口并作出了選擇,而不管他們當初選的是哪一條路,你的詢問都能大概的讓你知道每一條不同的路背后,究竟藏著些什么,因為你,肯定不會只問一個人。然而,這樣的詢問背后,卻會潛藏著一個問題。
在小一選擇讀研之前,也曾問過很多人是去工作還是深造的問題,可問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卻又類似的答案,大致分為兩類,讀研的說去工作吧,別讀了;工作的說去讀研吧,工資太低了。嗯,然后,小一就在這看似清晰卻非常不清晰的答案中迷迷糊糊的走上了讀研大道。
作為一個不太靠譜的理科生(小一自己的評價),面對終日反復卻終日失敗的實驗,她很不幸的在研一成了那一撥“一朝讀研深似海,終日悔恨毀終身”的后悔大軍中的一員,然后在面臨有人問她如何選擇這類問題的時候,她曾憤憤的說著“去工作吧,讀研太傷神太傷身了,天天都備受煎熬,熬夜常有卻又不一定成功,太辛苦了,特別是對女生而言,真的,太不劃算了。。。”
很顯然,看到這里你會覺得小一很不靠譜,怎么能帶著情緒去解決別人的詢問呢,而且,你怎么就知道別人走這條路一定會和你一樣不好呢?嗯,她到現在仍然覺得當時的自己,很不靠譜!(回憶的時候小一說起從前那個回答有些愧疚,只是事情已經發生了,誰都無法挽救,好在她現在不會太沖動,只是我清楚,她的改變來源于我用一句話帶過,她卻過的有些煎熬的這三年)
當時間走過三年,經歷過失敗—調整—失敗—進步—調整的巡回過后,小一的心態早已變化,她不再是那后悔大軍中的一員,從那里跳出來再回答類似的問題,她就像是變了一個人,她會告訴別人自己讀研的期間經歷過什么,學會了什么,于她而言,有怎樣的收獲;而說起工作,她則會說她沒走過那條路,所以并不清楚那里究竟是好還是壞,但是不論那里好壞,你也肯定會學到東西。
看吧,問題來了!同一個人,不同時期,不同的心態,給出答案的方式,居然都不一樣。
若你有幸,詢問的人恰好處在他自己撥開云霧的階段,你得到的答案自然會給你好處;若你不幸,碰上了類似當初小一那般處于情緒爆炸期的階段,那么我只能表示同情。其實還有一種,也是我們面臨比較多的一種,就是你的問題,得到的答案是模模糊糊,說不清道不明的那種,其實這樣回答問題的人是比較聰明的,因為沒告訴你直接的方法,也就避免了你日后按他的方法走卻走的不順之后的埋怨。當然,說這樣的結論不是要你去懷疑人性本惡或者其他,只是在提醒,不要對得到的答案太盲從。
那一句很熟悉的臺詞—“人生的路要寄己走”,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其實很困難。人生這條路太長,我們總在不停尋找答案,像我們這群只將這段路走了不到四分之一的學生群體,也總希望在交叉口能偶遇某個高人,提著神燈告訴我們哪里是捷徑,哪里沒有傷害,然后哪里,最快可以接近答案。這有點像我們這個時代年輕人的通病,明明一無所有,卻總是怕吃虧。可偏偏現實很殘酷,他告訴我們的一直是,人生漫長的這一路,并沒有誰能告訴你哪一個是確切的答案,也不會有人知道前進一步究竟是懸崖還是彩虹橋。當然,如果你上輩子拯救過銀河系,這輩子作為上帝的寵兒,那估計會有高人找上你,這種稀缺資源,我就不作談論了。
在這里折回上文提到的,問問題的人,我能明白你們的僥幸。就這來說,提出問題是想得到一個快速有效的答案,帶離自己離開困境,而尋找有過類似經歷的人的答案,算是見效比較快的。可這,自然就帶上了一份僥幸,因為你并不想自己盲目沖撞的去做,所以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踩個跳板。但問題在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借力跳躍,可當你自己都不確定前人是不是巨人,或者是不是處在巨人狀態的時候,你怎么知道這一跳不會是跳進了一個更大的坑呢?
所以,在這一段尋找答案的路上,不要光想著解藥,別人賜的,也有可能是毒藥,需謹慎服用。
篇后語:看到這里,筆者可告訴你這其實是一碗毒雞湯,無需服用者,請自動let it go。找尋答案這種方式經常有,只愿大家能在抱著敬請賜教的態度詢問他人的時候,也能抱著懷疑的態度自己整合得到的信息,不盲從,方能有所獲。最后,不管你整合的答案帶給你的風景是不是一片美好,也希望你能樂觀的看待,畢竟,般惹菠蘿蜜的口訣帶不來至尊寶手里的月光寶盒,任何的抱怨也都換不回時光的倒流。所以,別再怕吃虧了,在自己的選擇下大步向前吧,你也總會有收獲。
ps:小一是筆者好友,此文故事來源于她的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