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的時候,朋友說:“你喝水嗎,我幫你倒。”我說:“不用了,謝謝。”朋友說:“其他人都不在,我陪你吃飯去。”我說:“不用了,謝謝。”朋友說:“你幾點來我去接你。”我說:“不用了,謝謝。”朋友說:“我今天出去逛街,你想吃什么給你帶。”我說:“不用了,謝謝。”我總是怕麻煩別人,總是在拒絕別人對我的好。
以前的我,不管是陌生人還是最好的朋友,也不管現在的我是多么需要幫助,只要別人提出要幫助我,我的第一反應永遠是不用。總是對別人善意的幫助拒絕拒絕再拒絕,更不用說主動尋求外界的幫助了。
我在想,為什么我就不能大大方方的接受別人對我的幫助呢?為什么我總是口是心非呢?
我想還是因為自己的不自信,沒有安全感,覺得自己一無所有,沒能力,沒錢,智商不夠,情商更沒有,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去幫助別人,也消費不起別人對我的好,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這些好。所以當別人對我好的時候我不是坦然接受,享受這份美好,而是把它當成負擔直接拒之門外,選擇把自己封閉起來。
后來的我工作了,成長了,自己也發生了一些改變。
R小區附近有一家我愛吃的壽司,前幾天R來找我的之前打電話問我:“我一會兒去找你,你吃什么味的壽司?”我說“我要兩份,蛋黃玉米的和肉松的。”
W從外地出差回來,興奮的給我打電話說:“我帶了特產回來,今天給你送去,多會兒有時間啊?”我說:“送吃的多會兒都有空,你隨時可以來呀。”
隨著自己慢慢成熟,開始懂了朋友之間就是要相互欠著,就是要相互關心,一路扶持。
一次出門坐公交的時候發現沒有帶錢也沒有帶公交卡,怎么辦呢,我向公交站旁邊的商店走去,我怯生生的說:“阿姨,我想坐公交可是沒有帶錢,我能不能給您支付寶轉一塊錢,您給我一塊錢的現金。”阿姨說:“這有什么不可以的,拿去吧。”
有些事對你來說可能是特別困難的事,可是對別人來說可能就不是事,幫助你也是舉手之勞。不管多么平凡的人,在他的領域都有他自己擅長的事,都有他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辦到別人辦不到的事。
換句話說,正是人和人之間相互依賴的各種關系構成了這個社會。所以,我時常提醒自己要能熱心幫助別人,也能坦然接受別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