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討厭那些所謂的正能量雞湯,因為它體現出人的行為與思想中最大的斷層:心,與口,與手的斷層。這種斷層不是如今才有的,卻在現代文明世界中顯得特別刺眼。顯然,雞湯里所謂的“心”和心得根本不是依靠個人具體實踐、具體感受進行審美體驗而獲得的,而是靠背誦“圣人教條”或“理解領導意識”產生的,100個人端出來的雞湯,同一種味道。同一碗雞湯,適用于100人以上。這種所謂的文化雞湯,把本來很有棱角的漢字漂得半死不活、要而不要的,這與在日常生活中講許多自己也不相信的話有關,客套話、吹捧話、面子話,喜歡說自己都不理解的內容,去“領會精神”,玄虛的很。雞湯條款空洞無物,實施模糊,精神境界大而虛,根本毫無實施意圖,辯證來,辯證去,獲得一種所謂的正能量,恒古正確,除了浪費時間沒有別的作用。更貼切地說,與自己生活毫無關系的雞湯是無法進入邏輯程序的,也很難形成價值判斷而與他者達成有效共識的。如果老師都用這種雞湯語言進行教學,那我估計教出來的人,也是空洞而虛假、半死不活的。最后只想說句東北話:雞湯語言,滾犢子去吧!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