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個老梗:
蘇軾混得最慘那陣遇上了基友佛印。他問佛印:“你看我像什么?”
佛印微笑道:“我看你像樽佛。”
蘇軾點點頭。
佛印又問他:“那你看我像什么?”
蘇軾:“我看你像坨屎。”
佛印微笑著離開了。
蘇軾不解,去問他妹。他妹表示:“你心里有啥,就能看見啥。”
所以說,輸出的毛病出在輸入上,而輸入的毛病出在自己心里。
不同的人看到一樣的東西,能產生什么化學反應,基本靠自己的操作系統。李宗吾直接說了:書里的東西,只能引發你心中已有的東西,只是你原先沒發現(原文一時找不見)。
作為一個豆逼,我的眼里除了馬克吐溫就是卓別林,除了那些實在無力吐槽的枯燥知識就沒剩下什么正經內容,我拿什么去打動別人呢?頭腦風暴?組織結構?修改?
好吧,我會努力學習,以后明目張膽地搞些搞笑的文章,去找些適合的目標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