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卓和iOS當前都更新到了多少版本?發布了哪些更新?
產品經理需要經常關注系統新版本發布了哪些功能,從而讓自己的產品也緊跟時代的前進步伐。這里只需可以回答上主要的跟我們產品需求會有掛鉤的即可。
iOS12:
①新增屏幕使用時間;②照片新增“為你推薦”;③通知消息按應用分組。
安卓9.0:
①支持全面屏;②電源省電管理。
2、怎么做好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步驟:
①判斷需求的真偽(5W1H法:What、Why、Who、Where、When、How)
②分析需求的業務價值(從三個角度考慮:商業角度、用戶角度、項目角度)
③評估需求的可行性
④給出需求的優先級(四象限法則和KANO模型:基本需求、期望需求、興奮需求、無差異需求、反向需求)
3、產品經理需要掌握的技能?最重要的技能?
商業思維、需求分析、產品規劃和設計能力、項目管理、溝通協調、學習能力、抗壓能力
4、自己的優缺點是什么?
優點主要突出工作上需要的優點,如:細心、耐心、責任心強、善于溝通、執行力高、做事有始有終等;缺點最好要自己能圓回去,如:因為細心,所以有時會過于追求細節;或者因為責任心重,有時可能會有些固執,堅持自己的想法。但是,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把產品做到更好。當然,我絕大多數時候,還是能衡量權重、聽取別人建議的。
5、為什么進行敏捷開發?
敏捷開發的對立面是“瀑布式開發”,所謂的瀑布式開發就是經典的軟件工程方法,包含需求分析、設計、編碼、測試和維護,他的局限性很大,比如對市場變化和用戶需求的響應慢,更改成本高,有可能產品一推出市場就宣告失敗。
而敏捷開發則是以用戶的需求進化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軟件開發的一種方法。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產品出現了一周發一版本的快節奏,就是為了快速響應市場與用戶的需求。
敏捷開發的幾個特點:
①小步快跑,盡早交付;②有項目計劃,但也“擁抱變化”;③版本周期內盡量不加任務;④團隊配置也要敏捷;⑤敏捷也需要反思
6、怎么規劃版本的迭代?
①確定迭代的節奏。
迭代周期決定周期內做多少需求,在前中期,為了配合敏捷開發,一般迭代周期定為兩周或一月。
②建立需求池
③需求優先級
判斷優先級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向錢看——對商業負責。需求的價值等于“產品在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利潤增幅”。
7、多商戶app需要設計哪些功能?
搜索功能、商品展示頁、購物車、我的訂單、在線支付、產品推薦分享、商戶管理、商品管理、權限管理、訂單管理、配送管理等
8、前后臺設計有什么區別和共同點?
前臺偏向2C,后臺偏向2B一些,區別是前端更注重頁面、交互等用戶體驗,后臺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前提下,更多的是側重于產品的邏輯、規則等。共同點是都要給人來使用,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都要堅守產品的核心思想,都要兼顧用戶體驗和業務之間的平衡。
9、產品的整個流程?
經典的主要分為七步:
①市場調研
市場調查:分析行業現狀和市場規模,發現并掌握目標市場和用戶需求的變化趨勢;
用戶調研:通過用戶訪談,可用性測試,調查問卷,數據分析的方法對用戶需求進行挖掘和分析;
競品分析:剖析產品的競爭對手,對其產品進行用戶體驗分析。
盈利分析:估算產品成本,驗證產品需求。
②需求管理
產品規劃:確定目標市場、產品定位、發展規劃及路線圖;
提煉需求:由市場或運營部門收集的需求來進行分析,提煉核心功能;
優先級:根據競品分析,市場調研來對功能進行優先級排序;
版本規劃:每個版本重點開發什么,預估研發進度,上線日期。
③產品設計
④產品研發
⑤產品測試
⑥產品上線
⑦項目跟進
簡述需求從開始到發布的過程:
需求調研和分析—需求整理—技術調研—需求評審—需求同步—需求評估—原型設計—設計溝通—需求發布—功能跟進—提交測試—測試進度—預生產發布—正式發布通知—功能回驗。
10、高低級產品經理的不同之處?
初級產品經理主要關注的是產品本身以及其對用戶的策略制定。在這個階段,主要鍛煉的是需求收集、處理的技能。產品經理需要成功識別產品目前的問題并分析真實需求。
而高級產品經理,他們要關心的東西絕不僅限于產品之內。除了上面產品經理要做的事情,他們還需要關心整個業務單元的策略,甚至是事業群乃至于公司整體。產品定義與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是基本技能。高級產品經理們需要平衡當前的戰術需求與長遠的戰略需求,他們還需要做成本收益分析和大型項目的投資回報率計算。他們更多的關注商業策略并確保商業需求不會觸及產品底線。這項工作受組織結構影響比較大。
當然,面試官可能就會問,那么初級產品經理就不需要關注產品戰略層面的東西了嗎?初級產品經理肯定也需要關注,且責任心強的初級產品經理也會時刻關注業務、戰略層面,只不過因為工作經驗及個人閱歷等局限,初級產品經理不如高級產品經理更具前瞻性。
11、什么是交互?舉幾個日常app好的交互?
人機溝通:設備和用戶之間信息的傳遞和翻譯
操作與反饋:當交互發生時一切是如何發生和展開的
狀態:不同的狀態的存在,確保用戶了解正在發生什么,以及應用為何進入這種狀態
工作流:讓用戶明白誰可以做什么,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故障:故障是必然會發生的,必須納入考慮范疇以內
12、產品過程中需要交付的文檔?
①市場分析、用戶研究(戰略層級)
市場分析文檔、用戶研究文檔、競品分析文檔,這三個文檔可以組合成為一個文檔——MRD文檔(市場需求文檔),對于目前產品的市場份額、市場利潤空間等進行分析
②需求采集、產品規劃(范圍層級)
需求采集表、需求池、BRD文檔(商業需求文檔)、產品會議記錄
③產品設計(結構層、框架層)
PRD文檔(產品需求文檔)、用例文檔
④需求實現(表現層)
Kick Off文檔(項目啟動大會)、項目WBS(工作分解結構)、產品開發計劃表、開發進度跟蹤表
⑤產品上線、迭代優化
測試報告、產品驗收文檔、產品白皮書、數據分析報告、版本更新計劃說明書
13、什么是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就是以解決問題為核心,整合和管理各種人力、物力等資源,高效的將解決方案變成實際產品輸出的領導者。——王淮,《打造Facebook》作者
產品經理就是能發現問題并能描述清楚,把問題轉化為需求,把需求轉化為具體要做的任務,爭取到支持,發起一批人,將這個任務完成,并持續不斷以主人翁的心態去跟蹤、維護這個產物。
14、與開發溝通的屏障?
一般有因為需求細節描述不到位造成的反復溝通;讓開發人員預估時間計劃,產品經理判斷不了真實。
15、什么是大數據?知識圖譜?
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通俗地講,知識圖譜就是把所有不同種類的信息(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連接在一起而得到的一個關系網絡。知識圖譜提供了從“關系”的角度去分析問題的能力。
知識圖譜的應用場景很多,除了問答、搜索和個性化推薦外,還有信用卡申請反欺詐圖譜、企業知識圖譜、交易知識圖譜、反洗錢知識圖譜、信貸/消費貸知識圖譜、內控知識圖譜。
16、產品經理的職業素養?
①簡單——客觀務實
②嚴謹——技能基礎
③熱愛生活——用戶畫像
④謙遜健談——良好的溝通技巧
⑤經歷豐富——思維模式
⑥頭腦清晰——邏輯思維
⑦孤獨的心——想象力
每一個基本品質也代表了產品工作所需要具備的一種能力。
17、公司的同事怎么評價你?
盡量往產品經理的能力上邊去說,比如雷厲風行(執行力強)、像素眼(仔細認真)等。
18、發下需求后技術說不能做怎么辦?
技術說需求做不了,可能有如下原因:
①根本做不了。市面上并沒有類似的功能,做不了的功能你逼也沒用,先想自身的產品設計是不是有問題。
②時間不允許。一個月的活,你讓人家一個星期做完,不可能的,此時需要分階段處理或者增加人力。
③目前任務多。如果正在開發其他功能,無法騰出時間,那就要找項目經理重新梳理優先級。
④技術人員水平問題。這個功能是能做的,不過你家的技術人員做不了而已,如果是能力有限,完全做不了,那就考慮換人開發,如果是有經驗的開發,可以給他時間去學習調研。
⑤不想做。這類人你就直接找他領導說去。
歸根到底,產品經理需要懂點技術,別被忽悠。
19、你打交道可能會涉及到的人?
老板、客戶、設計、開發人、測試、運營
20、之前項目遇到的問題?你是如何解決的?
比如項目會議上對于需求或者設計爭議頗多,解決方式是會議前提前和“意見領袖”達成一致。
產品效果與設計不符,解決方式是開發過程中多跟進進度和質量。
項目延期,解決方式是更細致的項目進度表,及時跟進,及時調整。
21、為什么做產品經理?
希望能發現一群人在用著自己設計的產品,并且津津樂道的那種自豪感;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和想法;自己的興趣愛好。
對于把一個作品從無到有做出來這件事特別著迷,不管是寫文章、做視頻、還是設計一個大家都使用的產品,都能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成就感,為了這種成就感我甚至忘記吃飯、熬夜通宵都沒問題。我覺得這才是產品經理最能吸引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