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集體備課流于形式

雖暫時不在教學第一線,但對教學一線工作重點關注? ,通過教研視導和教學督導,還是有自己的淺思考。? ?

近幾年,教師集體備課又風靡一時,許多學校將集體備課常態化,集體備課成為教師日常教學工作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集體備課需要事前準備、中心發言、集體研討、修訂提綱、撰寫教案等環節。將集體備課常態化后,每一課都要通過集體備課來進行,無論是精力還是時間都是不允許的,但是學校又要求必須統一集體備課,于是分工備課,集體共享”的辦法成為了很多學校的常態做法。

? ? ? ? 具體做法就是,備課組先將全學期的備課任務分解給每位老師,比如,每人三課或五課內容,大家分頭備好課,或者編寫好導學案,然后在集體備課時間拿出來“討論討論”,再印發給全組任課教師,就可以實施教學了。這樣一來,學校關于集體備課的要求落實了,每位教師的負擔也減輕了,似乎成了皆大歡喜的事情。無怪乎這種方法很快流行于許多學校的許多教研組、許多備課組之中。

? ? ? ? 這種“分工備課,集體共享”的集體備課,愚以為,害莫大焉。

? ? ? ? 一是不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特別對于青年教師而言,易于養成不讀書、不鉆研、隨大流的不良習慣。試想,一學期大部分的教學內容不是自己研讀解析的,教案或導學案不是自己動腦動手編撰的,雖然有集體備課的主講和討論(這個過程能否真正落實還是個問題),但別人備的課和自己親自備的課畢竟不是一回事,上課時只能照本宣科,只能人云亦云,思維自然只能停留在別人的教案或導學案上,全然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解讀,更談不上在教學過程中的機智應變。長此以往,這些教師恐怕是離開教參或別人的教案就不會上課了,哪里還談得上專業發展呢?再試想,如果別人的撰寫的教案或導學案都能拿來我用,那何苦要備課組分工合作呢?倒不如在全國范圍內找一些名師專家來編一本教案或導學案,全國教師都用它去上課,質量豈不比備課組編寫的更高?這樣豈不更省事?

? ? ? ? 二是容易扼殺教師的個性,形成“千人一面”的教學模式。統一的思想,統一的認識,統一的內容,統一的教案或導學案,統一的教學,聽起來很美麗,但實際上呢?這種統一的做法,統一的教案或導學案,只能上成統一的課,千篇一律的課,千人一面的課。加之現在有些人又特別熱衷于推廣所謂的教學模式,對某種教學模式奉為至寶,不能越雷池半步,那么,這樣的教學會是什么樣的呢?教師沒有自己的個性,教學沒有獨特的風格,千人一面的教學模式只能使學生厭煩。現代信息技術已經很發達了,按說如果這樣能行的話,是否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用一個名師在網絡上上課就可以了,就像某些人鼓吹的那樣,是否可以取消班級上課這種形式了呢?這不更經濟高效?

? ? ? ? 三是影響教學任務的有效落實。每個教師所帶的班級不同、學生不同,即使同一個老師所帶的兩個班級也往往有差異,學情不同,教學時只能根據實際而為之。但這種“集體備課”所產生的統一的教學方案,把學情放在什么地位?是否考慮到了學情的差異?這也就是為什么現在還取消不了班級授課的一個重要原因。不同的學情,按照統一的教學方案,眼里還有學生嗎?全都能貼合實際嗎?教學任務能得到有效地落實嗎?更別說什么“高效”了。課堂教學任務的有效落實,靠的是對學情的精準把握,靠的是針對不同學情采用的不同方法,這絕不是集體備課所產生的統一的教案或導學案能夠做到的。

? ? ? ? 這樣說,我也絕不是一味地反對教師集體備課。集體備課作為一種教研活動形式,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和空間。我想說的是,我們做任何事情,特別是教育教學,都不要一窩蜂地去趕潮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是要有頭腦,要有思考,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要以學生的學習發展為根本目標,認真慎重地去對待每一件事。

? ? ? ? 集體備課本是一種教學研究活動的形式,一般以同年級同學科教師構成的備課組為單位,開展研讀課標、研讀教材、討論教學內容、審定教學設計、反思教學效果等的系列活動。這樣的教研活動,對于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標準、領悟文本內涵、借鑒教學思路、完善教學設計、改善教學過程等,是一種指導和幫助,青年教師通過這樣的教研活動,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讀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用于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 ? ? 集體備課的目的關鍵是一種引領作用,對全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一種引導和促進。但是,如果把這種有益的教研活動常態化,讓教師每一課都要進行集體備課,精力和時間都不允許,于是就形成了目前這種“分工備課,集體通用”的走樣局面,反倒是不利于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 ? ? ? 因此,要讓集體備課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就應該回歸它本來的地位。作為教研活動形式之一的集體備課,每學期可以適當地搞幾次,選擇一些有爭議、有分歧的課文去集體研討、集體備課,從而達到準確把握課標和教材、提升教學能力的目的。教研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反思磨課、專題研討、讀書學習等等,都是教研活動的形式,為什么只死抱住“集體備課”這一種形式不放呢?再好的美味,天天吃它也會膩味的。

? ? ? 備課,主要是一種自主研讀、自主設計、自主創新的個體行為,還是讓教師以個體為主精心備好課吧,千萬莫讓集體備課走樣了!

在教學上,實際、實效、實用永遠是開展一切的出發點,反對一切形而上的花拳繡腿,多一點實字當頭的真功夫,少一點虛無縹緲的花架子,多一點立足實際的真傳乘,少一點出盡風頭的假創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