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決定寫作,我下了決心,報了課程,定了粗略的計劃。但是我覺得寫的文章越來越糟糕,有的寫完連自己都不想看,恰逢學習到Frrank老師講自己的目標調整,聽了他的小目標,及一步步的調整,我覺得需要自我反思了。
1.思維方式沒有轉變
Frank老師說寫作是與人交流的過程,寫出來的文章是給讀者看的,因此要避免盲目自嗨,要能給讀者帶去價值,也就是要形成換位思考的習慣。我發現這件事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開題寫一篇文章時,我會想這篇文章我要給讀者帶去怎樣的觀點和價值,然后列題綱下筆寫,寫完之后才發現又自嗨了。雪舞梅香曾經寫過,投稿的時候最好將自己的文章簡單介紹一下。于是寫完文章我就試著想用一句話或幾句話總結一下,不總結沒發現,一總結才發現,一篇文章寫下來完全不知道要說什么了,整篇文章與剛開始自己想要傳達的信息隔著一個地球的距離。細想原因,還是思維問題,一個是換位思維,一個是邏輯思維。對于我這樣經常邏輯混亂的人來說,細思、分節對邏輯思維的養成可能會有不錯的效果。而換位思考就要讓自己時刻處于警覺的狀態,稍有松懈可能就立即跑偏了。希望自己能逐步拆掉固化的思維方式,養成新的思維習慣。
2.沒有明確的目標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我有決心,但是依然會有倦怠的時候。我有目前看來很遠的目標,好像也很能激勵人心,但是目標太遠了,有時候對現在的懈怠狀態會“鞭長莫及”。而我的老師就很厲害,他給自己設的目標都是短期的小目標,一步步進化成了大目標,這樣他就不會覺得目標太遠而疲倦。從增加閱讀量,到寫作變現,到寫作教練,他的目標是一步一步調整,一步一步實現的。而我現在剛剛開始寫作,應該處于增加閱讀量的時期,應該盡力把文字寫好,想辦法增加閱讀量,比如我現在的閱讀量不足三位數,那我就加油讓閱讀量增加到三位數吧。閱讀量提高的同時我的文字質量也會慢慢提升,之后再定下一個小目標。
3.沒有確定好到主旨
就像上學時期寫作文一樣,老師會要求“主旨清晰”,現在寫文章也是一樣。寫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想傳達怎樣的精神,想從中得出什么樣的啟示,還是想與讀者共情,回憶“共同”的經歷。比如我寫了奶奶給我講故事的事,我的題目表達的是對奶奶的思念,我的內容卻是另一個意思,這就很要命。一篇文章可以表達多層意思,卻不能文不符題,這樣的文章自己都不會愿意多讀,何況是未曾謀面的讀者了。
邊學習邊總結,將學習的內容內化成自己的知識才能真正靈活運用。現在學習到第五課,已經有寫作技巧的講解了,要爭取將學到的技巧用到文章中去,提高自己文章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