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周圍的商場最近進入了裝修的最后階段。
昨晚遛彎時,我特意進去轉了一圈,發現真的變化很大,我特別期待看到全部完工正式開業時的樣子。
這家商場裝修以前是什么樣子的呢?——坐擁二環邊上的黃金位置,出門就是有很多趟公交車可以到達的公交站,周圍有很多居民樓、寫字樓,連商場本身上面也有寫字樓,可是不論工作日還是周末,總是門庭冷落。
那時候我們就覺得這里的問題很多:
1.品牌少,多雜牌,價格昂貴
商場里面很多牌子我聽都沒聽過,樣式老舊,價格還挺貴,倒是也三不五時做些促銷活動,可做完了也不是很便宜,與其買這樣的東西,我們不如淘寶或去別的商場買。
2.供顧客休閑娛樂,吃飯休息的地方少
餐飲集中在地下一層,且都是小檔口,看上去一點都不整潔衛生,甚至拉低商場檔次,唯一的優點就是方便。
盡管如此,”餐飲一條街”的貢獻還是很大的,可以說到停業整頓以前,它們是商場主要營業額的構成部分。
3.裝修老氣,布局不合理
仔細想想,那時的商場內外部可以說沒有太多的裝修布置,布局更是雜亂無章,經常讓人記不住位置在哪,走迷宮一樣的體驗。
4.營銷活動辦得不好,沒有引起大家參與的欲望
頂多就是有打折、滿減的促銷活動,沒有其他更有趣的內容,不能和顧客形成互動的感覺。
它就這樣持續經營了四五年,最終慘淡收場。
相信管理層也經過了一番痛徹心扉的反省和不斷討論、修改的過程,盡管只是看了個大概,我們也可以管窺全豹,看出這次停業整改的力度之大:
1.引進年輕時尚潮牌,價格親民
商場引進了廣受年輕人歡迎的潮牌如優衣庫、C&A、熱風等等,價格不貴,服務又好,即使不買,也可以隨意在里面逛逛,了解一下流行趨勢。這樣一來,客流量增加了,逛著逛著總會有想買的東西,銷售額也就上去了。
2.休閑娛樂區,餐飲區增加,體驗升級
在電商大行其道的當下,體驗式消費就是實體店的優勢和賣點,加上現在80、90后都當上了爸爸媽媽,小孩子比較多,因此商家增加了很多小孩子的娛樂區,還有像英孚教育、武術館、音樂學校等培訓機構,方便大人帶著小孩來娛樂,學習。
另外,餐飲也越來越成為實體店的營業額增長來源,于是這次商場每層都安排了餐飲店,如西貝莜面村、火爐火、海底撈等等,品種多樣,價位不一,為顧客提供了多種選擇。地下一層也變成了一個個獨立干凈的小店,方便衛生,實惠美味。
3.裝修新穎規范整潔,布局更清晰
新裝修的商場明亮、干凈、大氣,讓人一進去就覺得上檔次,布局也不再凌亂,而是整齊地畫出各個區域,井井有條,不會再有讓人迷路的感覺。
4.營銷引進新方式,注重顧客參與
現在商場的營銷方式是這樣的:掃二維碼,添加公眾號,朋友圈里發送促銷活動信息;點開消息鏈接,更可以看到活動詳情介紹,并配有優美的音樂;舉行過“小鮮肉”組合的歌友會,最近還有《微微一笑很傾城》的劇組見面會,是不是很動心想來參與一下?
我們可以看到,這次重新升級商場是花了心思,下了血本的,也的確效果顯著,煥然一新,客流量大幅增加:工作日白天餐廳座無虛席,晚上吃完飯遛彎的居民成群結隊,周末更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我都能想象出管理層看到這般火爆景象時笑得合不攏嘴的畫面。
于是我想到我們的人生,在不斷重復低效無意義徘徊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停下來,花點時間,投入金錢,思考、策劃、行動、改變,來一次轉型升級的完美蛻變呢?
其實“間隔時間”就有這個作用,以前是講“間隔年”,現在據說快一點的有“間隔季”,讓自己從陀螺般重復旋轉的日子中停下來一段時間,重新思考人生,認識自己,訂立目標、調整節奏和方向,再上路。
也許你認為這是奢侈的,是冒險的。
在我看來低水平重復的工作生活才是危險的、浪費的、無意義的。
忘了在哪看到過一句話:與其茍延殘喘,不如從容燃燒。
此時的停下來,是為了之后更快更有效率地朝著目標前進,更加從容地燃燒自己,發光發熱。
我的寫作老師馮蕊,在辭去了自己上一份工作之后,并沒有急著找下一份工作,而是給了自己一段充分去做自己想做事情的時間。
她說她在做一個特別冒險的嘗試,她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潛力,能折騰出什么?
她說:無論年紀多么大,我們都要面臨自己引領自己成長的問題,我們需要自己主動地去打開外在的平臺和資源,給自己時間去摸索,去犯錯誤,去曲線救國。
我很認同她這段話。
我也很佩服她說了就去做的行動力,畢竟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勇氣。
我也在為自己的“停業整頓”做準備,當然準備資金是最基礎的。
如果那一天真的如我所愿來臨了,我希望自己能體驗并利用好“間隔時間”,好好復盤職場之路、研究今后人生方向、尋找改變自己的方法措施,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最終華麗升級,實現完美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