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突然空虛感又襲來,當然它是留了大大小小無數的伏筆的,那么現在拋頭露面來了。
與這感覺形成了條件反射的場景也上演在記憶劇場:半年前為一個人所擾,整天最大的事就是他的關注,等不到回信會覺得失落了心靈的很大一部分,而他回復了,依然填不滿。于是整個寒假都是在空虛中度過。
學咨詢反復會思考的一個問題:假如創傷(空洞)發生在過去,又怎么可能用現在的修復來填補?
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內心對自己的價值的不確信,對存在感的不堅定,空蕩蕩的是心中失落的真我,而想要通過外在某個人或某些人的關注來填補,不過就好像用橡皮擦拭投影幕上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