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極其摒棄方法論的我,永遠想的是與其浪費時間學方法,不如踏踏實實的學點知識性的東西有用。
所以一本書都是從頭到尾看不止一遍,喜歡一字不落的看,比較喜歡高大全,有一點沒看到就坐立不安的強迫癥。所以對于別人說的跳讀、節選從來不屑一顧,只按照我的方法死板的讀。
今天的我不這樣想了,因為我看到了好方法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看了一個專業人士對讀書鞭辟入里的分析,看的我是心服口服。
具體如下,學習應該分五個部分,1、強度,2、組合,3、節奏,4、力竭,5、反饋。
第一點,強度,讀書太容易不能產生新知,讀書強度不夠,學不到有效的知識。
第二點,組合,又叫交叉閱讀,不同知識帶來相互間的融會貫通。
第三點,節奏,通俗的說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讀書要細水長流。
第四點,力竭,一次學習很多新知識,讓新知全部占用你的大腦,學習一次有其明顯的新知積累。
第五點,反饋,通過寫作把所學全部鞏固一遍。
這就是我通過反饋寫的一篇文章,所有的內容都是我自己用通俗的語言總結的。
今天這五個點就打破了我以前隨意看書的習慣,也讓我知道了看太簡單的書其實不如不看,也讓我知道了一本書中因為交叉知識的存在很多是重復的,你只需選擇你不懂得,能給你帶來認知迭代的知識即可。
很開心,給我以前固守的理論以很好的反擊,說服了我我就會改變。
現在面對一本書很輕松的,沒有以前覺得沒看完生怕漏掉什么東西的負罪感了。
我想通過這個讀書方法我的學習效率會大大的加強的。學習學習方法也是不錯的學習方法,今天有了很深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