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勉強(qiáng)讀完了村上的挪威的森林,說勉強(qiáng)讀完是因為在最后不想見到綠子悲傷的樣子,所以最后和玲子的那段就匆匆而過了,最后渡邊和綠子通話的那一小段也草草看了幾眼,實在受不了結(jié)尾那種極度孤獨(dú)的壓抑感。
本來我看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奔著愛情去來的,由于本身渴望被愛,所以在常常喜歡關(guān)注小說里這些虛幻飄渺的感情,希望以此作為慰藉。同時在滿足自己那饑渴的心之后,就又鉆回厚厚的殼中,不斷說服自己孤單便是自己的命運(yùn)。讀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我是個很古怪的人?(笑)但事實是我確實如此,渴望被愛但又裝成一副事不關(guān)己的樣子,好讓別人多少同情下我。
啊啊說跑題了。我在讀完書后喜歡用個東西來形容自己讀完后的心情,挪的愛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散發(fā)出淡淡鹽水味兒的浪花中航行,這浪花并不大,在直子的部分里幾乎就成了微微一瓣,但看似波瀾不驚,但在置身其中卻能感到情感如潮水般涌來;但一到綠子那兒卻又變的老高老高的,嘩嘩響,甚至是有時是驚濤駭浪,讓人不覺感覺刺激,甚至害怕,畢竟有時候綠子表現(xiàn)挺神經(jīng)質(zhì)的,或者感覺她的愛太激烈了。
但對我而言無論是對直子還是對綠子的愛,都似乎能用凄楚來形容,那種愛猶如海水一樣,無論表面多么壯闊其實質(zhì)還是冰冷刺骨。對渡邊來說無論是患有精神病變的虛幻飄渺的直子,還是活生生的有著溫暖身體的綠子,我認(rèn)為即便他們相擁在一起感受到彼此的溫暖,他們所傳遞的愛亦或是直子對渡邊,渡邊對綠子的,它們是帶有一種冰冷的悲情的。正如銀蓮花的花語凄涼的愛一樣,由于各自之間早已設(shè)下的隔閡,使得渡邊對直子,直子對渡邊的愛漸漸消退。即便彼此間曾一度相互依賴,但是這種建立在單方面的付出的現(xiàn)狀終會由于一角的崩壞而支離破碎。
故事最終在直子的自殺迎來尾聲,直子本身就不愛渡邊,對她而言渡邊是自己生的支柱,而綠子在我看來更像是渡邊用于傾述的對象,愛嗎?是愛的。但是他在回避,因為在渡邊對直子的愛要高于綠子,而他仍幻想直子能好起來,所以他希望讓事實代替他選擇。但事實是他低估了自己對直子的愛,以至于弄巧成拙失去一切。
本來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在讀第一章就覺得實在晦澀難懂,對于直子那幾句對不著邊際的話也是摸不著頭腦,于是中間隔了幾個月沒動過。之后我在自習(xí)時遇到從大一開始便憧憬的學(xué)姐,在萌生了一些好感之后,書就一下子讀下去了,當(dāng)時是從第二章開始讀起的,所以在最后回頭看第一章時心想哎呀原來是這么回事啊,一下就感悟了不少。
這便是我第一遍讀挪威的森林的感覺,希望今后機(jī)會可以再讀一讀,現(xiàn)在馬上讓我讀我是不情愿的,笑。201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