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書《愛自己,怎么活都精彩》,文中說了一個小故事,如果你站在演講臺上問所有人:“想成功的人請舉手!”答案是:所有人都會舉手。如果你問所有人:“想吃苦的人請舉手!”答案是:大家都不愿舉手。因為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功,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功。那為什么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始終沒有成功,更有甚者永遠頹廢下去。其實,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有的人成功是因為他努力了,有些人沒有成功是因為他沒有努力,或者努力的方向本身就是錯的。
身邊有一群人,每天都在渴望成功,但是每天都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為了微薄的工資,每天努力打卡上班,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下班回家就是一個標準的“葛優躺”;也有一群人,每天都在渴望成功,但是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約上一群人打牌喝酒聊天刷手機,夢想著一夜暴富;還有一群人,每天都在渴望成功,但是每天啥事不干,就象一具“游尸”一般,如同行尸走肉,整天做著我要成功的“白日夢”,自己卻放棄了努力。
努力打卡上班是一種狀態,每天打牌喝酒是一種狀態,整天做白日夢也是一種狀態,但是這些都不是我今天要說的努力。要知道,每個人都平等的擁有每天24小時,有些人把這個24小時用在了毫無意義的“葛優躺”上、牌桌酒桌上、無聊刷屏上,有些人卻在上班8小時后努力提升自己,充分利用上班后的8小時,比如,參加各種技能培訓,加入更多讀書計劃,不斷充實自己的時間,就像擠海綿一樣,把多余的時間用在了提升能力上,避免了很多無效的交際。有人曾經問我,你的時間為什么這么多,還有時間寫點東西,看看書報,讀讀美文,自己每天回來累得跟狗一樣,哪還有心思讀書看報寫東西。其實說到最里面的問題了,一個人的精力確實是有限的,但是一個人的能力也是無限的,倒逼自己,什么都會變得容易。
起初,我也遇到過迷茫,如何克服自己身上的“慵懶散”的壞習慣,我的做法是每天早晨6點就起床,每天早晨做好每日計劃。你會發現當你這么早早起床的時候,你會感覺到時間真的很充足。因為當你6點起床,你可以為自己、為孩子、為愛人做上一頓美味的早餐,花上半個小時的時間看看書、讀讀報,甚至還可以給自己種的花兒澆上水,讓它快樂地迎接晨曦的太陽。你會感覺到以前7、8點起床后,急急忙忙、火急燎燎地坐地鐵、趕公交的那份匆忙立刻變成了充足的時間擁有者,如果您的時間還不夠用,請再提前起床時間,記住一點,沒有經歷痛點的歷練,是無法克服壞習慣養成好的生活狀態的。
如何發現時間的“加長模式”。時間管理的高效在于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用高效的時間管理去把自己一直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列入計劃,把每天要做必須做的事情列入清單,提高計劃的執行力。起初的時候可能會遇到阻力,甚至會打退堂鼓,但是你要堅信,成功是需要努力的,好的生活狀態是需要自己努力爭取的,養成一個好的時間管理理念,克服心理上的“我受不了”,“我干不了”的消極情緒,相信如果你干不了,自然會有人代替你,你永遠都是那個“被代替者”。
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有的人會把它當成成功路上的“難路虎”,選擇放棄。有的人則會努力去攻克它,把它變成成功路上的“墊腳石”,選擇成功。所以,有的人成功了,因為他努力了;有的人沒有成功,因為他放棄了。當你舉手選擇成功的時候,并不代表你就能成功,一種好的生活狀態是需要自己去努力實現的,“吃苦”就是努力成功的最好途徑。
“山高,人更高!路長,腿更長!”用腳步走出來的人生,是經歷了長途跋涉的人生。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毅力,有一顆改變自己的心,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完全在于你的行動,在于你的高度,在于你的毅力,更在于你持之以恒、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堅毅,相信“想吃苦”的你會變成“想成功”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