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像很難早睡,也覺得喜歡晚上思考一些事情,大概晚上適合深度思考,所以習慣性失眠的人大多很聰明(比如師兄)。我依舊覺得這樣的生活不適合我,所以,以后還是要盡快步入正軌。
最近常常想一個問題。善良,在成人的世界里究竟是怎么定義的?思考越多越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善良的人,從來都不是。教科書告訴我善良的人會樂于并且常常幫助他人,溫柔友善且無私奉獻。媽媽告訴我,善良的人一般會喜歡小動物、小孩子。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很無私,也完全對小動物、小孩子無感。所以,從理論與常識角度看,我都不是一個善良的人。
但我的體驗又似乎告訴我,成人的世界里好像很難把人性中不同的甚至對立的特點區分開來。小孩子總是善惡分明的,他們對自己喜歡的人千好萬好,對不喜歡的人嗤之以鼻。他們用人類的天性看待事物,并毫無遮掩的表現出來。這種品質如若放在成人職場,大概會死得很慘吧。人們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成長,外在表現其實會變得更加溫和。我們對待陌生人會給予微笑,面對不同的意見會保持傾聽,面對難搞的同事也不會針鋒相對,我們變得內方外圓。也許你會說,這是人類成長,這是進化,這是受高等教育的群體表現的高素質。是的,我相信你說的,但其中不覺得多多少少有點傷感。我們似乎學會的用圓潤堅固的外殼裹住自己,我們似乎喪失了部分人之為人的本能,依舊懷念曾經那個純真傻氣的小屁孩。
扯遠了,拉回來。善良與自私在我看來有點在對立面的感覺。人生不易,大部分人都掙扎著活在這個社會上,小時候常常規劃自己的將來,現在不覺感嘆,能過成普通人已經實屬不易,何必奢求其他!在掙扎期間,我們會求助于其他人,也會被其他人求助。但不可否認,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了拒絕,學會了自己優先。我們起初會對我們見過的所有人施以善意。長大一點后,由于精力有限,只能顧及些許好友,并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他們。突然,你發現他似乎在用你告訴他們的話堵住你自己的嘴。“將軍”,大概就是這么寫的。于是,你學會了對好友也有所保留。你會說這是人們走向自私嗎,還是所謂高素質群體的品質?
我不知道,但至少現在的我依舊能夠感到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