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小姐長到十八歲那年離開家鄉 離開熟識的朋友 親友 同學
一個人為了來到了新的地方
在這個陌生的地方 Q小姐養成了一個習慣
她會在節日的時候自己編輯好短信
然后再到通訊錄里勾選所有人的姓名
給他們送去節日的問候
因為 在Q小姐看來 能留在通訊錄里的人
最起碼對她而言 除去至親都是可以稱作朋友
有參與過她成長時光的人
所以 每次的初衷想要選擇性的發消息
到最后也還是幾乎全部選擇
這種結果 常常讓她有些許無奈
但更多的其實是驕傲
因為她的通訊錄里 幾乎任何一個她都可以毫不猶疑的發過去消息
Q小姐最開始玩微信的時候會收到好多祝福的話語
看到這些祝福的話 Q小姐就想著要把祝福送給自己要祝福的人
剛開始不會玩 就一個一個復制 粘貼 再發送
后來發現了有“群發助手”這種東西
因為通訊錄和微信是同步的 這樣會讓她更便捷的把祝福發給她們
于是 Q小姐收到了各種各樣不同的回復
總的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一種是不回復 其實這樣挺好送祝福是她的事情 而這件事情本身她沒有任何回報期望
做這些事情純粹的快樂已經讓她很滿足
那還有一種讓她更快樂的情況
會有人從最開始的“謝謝” “真的謝謝你”
到
“你也一樣哦~收到你消息后才知道今天是這個節日”
再到后來
會有人告訴Q小姐
“謝謝你每個節日都記得給我祝福,在異鄉真的很感動”
而如今
Q小姐會在節日的時候收到很多祝福
還有一種情況是 當有人收到祝福消息后會問Q小姐是不是群發
或者暗示Q小姐 給他們單獨發一句話也比群發那么一大段話好的多
每每這個時候 Q小姐都不置可否
其實 人生哪有那么多時間與精力和每個人知根知底用心去交流每一次對話
我們都渴望自己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唯一 成為最獨特的那個人
可是 當你接到或許是你最不屑的“群發”時接下來把你的問候送到
那么你們后面的對話將會是你所期望的真正的屬于你們兩個人對話
然而 當你在質疑時你又做了什么呢或者你又能做什么
除了因為一條祝福短信平白無故在你心頭添了一份陰郁
還有你順帶暴露了自己你的不自信
再然后呢
Q小姐只是每次收到祝福時從心底開心 愉悅接受 表達謝意 送去祝福
在她看來 這樣的互動另人幸福
馮友蘭先生說
從表面上看 世界上的人是共有一個世界
但實際上 每個人的世界并不相同
因為世界對每個人的意義并不相同
希望能被世界溫柔相待
那么記得待世界溫柔
期待更好的你
晚安
——澤陽
——2015.12.27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