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來,手機的壁紙自動換成了世界地球日相關的圖片,才想起今天是地球日。隨便在網上搜索,都可以搜出無數關于環境污染導致生病之類的示例,站在高樓往窗外看,遠處一層暗暗的、灰色的霾。哦,對了,我現在在牡丹江,很多人覺得這里的空氣“還不錯”,你看,環保的話題說得久了,我們連對好環境的要求也變低了。
之前寫《環境法》的課堂作業,題目是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查詢資料時,有專家說,環境保護之所以進行得艱難,大眾的自覺性不高,有一部分原因是,“環保”,跟“收益的增加”,好像沒有直接的關系,就比如說,安裝尾氣凈化裝置,對車主來說,并沒有得到“收益”,所以大家都不太熱衷去做環保。專家建議,建立環保獎勵機制。
我當時覺得這是可行之策,最起碼它對環境保護,也許真的比喊口號更有用,可是,我心里又很難過,白巖松說,“為什么我們已經墮落到要推廣閱讀?”我現在心里也是一樣的困惑,為什么我們已經麻木到要用獎勵來推動環保?
這就像是我們生病了,可是不給我們錢,我們就不治療。就像是我們餓了,不給我們獎狀,我們就不吃飯。完全不考慮,痛的、餓的,都是我們自己。
有越來越多的人,去生產和售賣防霧霾的口罩,有越來越多的化妝品,致力于隔離霧霾、隔離污染,可是每一個這樣的廠家,都使用了合格的燃料嗎?都對廢水廢氣處理過才排放了嗎?我們為什么不全力以赴的解決那些源頭,而是千方百計的考慮如何回避那些傷害呢?我們會不會一邊回避污染,一邊制造污染呢?
但是,我又好像什么也不知道。
我沒有見過大工廠,沒有見過農民伯伯燒秸稈,我只在電視上看過嚴重的霧霾和沙塵暴,從未親眼見過因污染而生病的人。我沒有加入過環保組織,沒有勸阻過路人扔垃圾和隨地吐痰,我不知道我對環境到底有什么貢獻,也想不出我究竟可以做什么。
可是啊,小時候就學過一句話,用在這里也合適,“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
我們要知道——
1.有的事,不是因為有人善后,就可以為所欲為。
不是因為有清潔工就可以隨便扔垃圾,不是因為城市里有空氣凈化器就可以隨便排放污染的氣體,不是因為有下水道疏通工人就可以把什么都往下水道里扔,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我們不能覺得有人來解決后續,就放心大膽,肆無忌憚。
2.有的事,不是看來無窮無盡,就可以揮霍無度。
不是風調雨順的年頭,雨水豐沛的地區,就可以隨便浪費水,(刷牙的時候把水管關掉,真的,我每次看到這個我就特別不爽),不是我們看一眼那些數據、資源儲藏量的世界排名,就可以隨便揮霍,不是因為交得起電費就隨便開著電器,不是因為你有錢、你買得起,就可以隨便買,隨便丟棄。
3.有的事,不是因為你只是“其中一個”,就覺得無關緊要。
不是因為他不裝過濾器,你就可以不裝過濾器,不是他隨便砍樹,你就可以隨便砍樹,古人說“暗室不欺”,我們不是為了被別人監督才做自己該做的事。有的人會說,我一直堅持環保,可是就我一個人堅持有什么用,于是我也不管了。但是啊,只要世界上有一半的人這么想,這個世界只會比你想象的更加無可救藥。
4.有的東西,不是因為不是你的,就可以鐵石心腸。
如果那一棵樹是你親手種的,你不會舍得把它砍斷,如果那一只可愛的小貂是你養的,你不會忍心把它穿在身上,如果那只小象是你的寵物,你不會舍得拔掉它的牙齒??墒怯袝r候,我們看不到,不是我們的,就覺得這些都跟我們無關。我們穿著貂皮對一只陌生的流浪狗關懷滿滿,流浪狗也會覺得害怕嗎?
我們這么普通,我們很忙,我們可以為環保做什么?
太多了。用不到的東西就別買;想想你不該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垃圾分類用不了你多少時間;隨手關燈不止環保而且省錢;就算沒有交警也要在看紅綠燈過馬路,(這是不浪費紅綠燈,放著的東西不去用就是浪費);穿假的皮草,愛護小動物而且并不比真皮草差在哪;看到污染環境的人,制止他,就算不敢制止他,瞪他,就算不敢瞪他,好了,千萬別學他,再告訴你的孩子你的朋友,別學他……
這些事太小了,太容易了,可是莫以善小而不為。
隨便污染環境也太容易了,好像僅此一次沒關系的,可是莫以惡小而為之。
隨便生活很容易,可是我們最好不要將就著隨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