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推送寫在我29歲生日這天,度過了還算明朗的前面的29年,突然發現自己已經過了可以撒嬌賣萌的年紀,但是我依然情難自已地過著18歲,因為心里永遠住著一個少年。
記得有一次,加了一個寫作群的90后小女孩,我自以為是的跟她打招呼:嗨、小仙女!
她:嗨!你多大了?(很冷漠)
我:恩,人家25了(特意不要臉地少說了幾歲)
她:25了還人家(鄙視的表情)
于是逃也似的默默拉黑、下線、深呼吸一氣呵成,心里嘀咕著現在的孩子還真是沒教養,也枉我一直自恃長得顯小,卻被一個酷酷拽拽的小姑涼戳脊梁,被自己惡心得一激靈,羞得頓時老臉一紅。
咳咳,跑題了,收!
早已離開了象牙塔,揮霍了大把青春,見過了生死離別,在痛徹心扉中成長,也收獲了勢在必得的喜悅。
人生就是無限循環的每一天的復刻,區別就在于是懶懶散散、漫不經心地復制,還是賦予每天一個新的活著的意義。柔腸小曲,永葆浪漫地巧笑安然,或是渾渾噩噩虛度光陰扼殺情懷的儈子手,其實呢,都在于選擇。
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這么慎重地審視過自己,在親人好友的紅包轟炸中,點紅包點到手軟,我竟沒有一絲快樂,說老了不合適,說長大了有點難為情,說是患了“初老癥”可能更貼切一些,現在謝謝那些網絡段子手,在我不知所云的時候能夠給我一個這樣的啟示。
回頭想想過去的近三十年里,自己并沒有預想地那樣活得灑脫,做不到斷舎離,也沒有熬出好情緒,卻總是被自己的迷糊、遲鈍、不自知搞得有時烏煙瘴氣,不是自我嘲諷,就是一種好像一夜之間的醒悟,一個恍神間,突然茅塞頓開好多。
以前向往著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足以支撐我買買買的雄心,畢業前的小心思全被能夠自己支付包包和美衣的自豪感充斥著,想著終于可以放開手腳大干一場,創造屬于自己的世界,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然而踏進手選車間的那一刻,被空氣中渾濁的顆粒刺激地嗆出了眼淚,像是待宰的羔羊忘記了基本的掙扎,開始了21歲喪心病狂的家長里短。
那段時間,忘卻的除了自己,還有寫文字的決心,荒廢了近8年的時間只字未寫,徒留空心。
現在回想仍然淚目,在自己還年輕的歲月里,屈服了軟弱的性格和不堪一擊的自尊心。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長,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我愛把所有的不如意都歸結于這個步伐過快的時代,畢竟時代造就人,所以即便我的愛情和婚姻觀那樣浪漫不切實際,我依然會審視自己是否過多索取。
我漸漸開始明白,沒有人的愛情是一直甜到掉牙,也沒有哪個婚姻可以脫離了柴米油鹽,現實是這樣,我們無法選擇。
沒有不爭吵的夫妻,也沒有孩子不會鬧脾氣,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總將糟心的事情放在心尖上,總是不肯輕易的放過自己。我們都太會假裝......
就在我18歲生日的這天,我依然在伏案敲打著材料,雖然文稿被退了一次又一次,雖然被要求改了一回又一回,雖然也咬牙聽著刻薄的話語,但是我依然忍住眼淚告訴自己,一定是我不夠好,一定要讓自己強大到可以維護自己的尊嚴,這樣才可以,所以我會默默地努力,因為我知道生活從來不易。
也該到了要藏起自己內心小想法的年紀,也知道不能再孩子氣,一定要偽裝自己,塑造一個硬朗、堅強的形象,所以從微信名開始,改為“叫我喬哥”,莫名地被大家歡喜,甚得我意,很是俏皮。
對新事物的渴求與探索,讓我發了瘋似的想要證明自己,我不知道這是不成熟還是不理智,我只希望無愧于心,所以,我希望就從今天開始,我會開始自律。
一個月讀一本書吧。1月份讀了一本叫做《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書,是一本心理學方面的書籍,看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覺得讀書原來這么有趣,也許你會說不過是一本不入流的暢銷書,可我卻一直想整理一篇讀后感,因為不知道為什么,其中內容很是給我沖擊,于是2月又買了一本《24個比利》,介紹一個人的24重人格的內容,發現我迷之愛看這種紀實的書,只是單純的覺得會比虛擬的小說好看,如果非要讀書,就讀自己喜歡的吧,總比捧著看不下去的名著強,因為一直對雞湯文敬而遠之,所以也會慎選。
最后,祝自己生日快樂。我的內心住著一個瘋狂的少年,一個永遠18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