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完結篇
一??臨風樓
??????? 我第一次到臨風樓時,正值我的小舅跟小舅媽談戀愛,當時我還沒有上學。那是小舅第一次去拜見未來的岳父、岳母大人。他怕一個人去尷尬,就把我也帶上了。我們是傍晚到的臨風樓,我第一次走進那樣一幢全部都是由木頭搭建起來的樓里,但是由于年代久遠了,人一踩上去就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好象那些木板會說話一樣,你一踩,它們就叫著喊疼。
??????? 小舅媽的媽媽是我見過的慈祥婆婆之一,她是鎮上小學里的老師,頭發梳得整整齊齊,用那個時代僅能在商店里買到的黑色發夾夾住兩邊的頭發,不讓它們掉在臉上。所以她的臉總是一副非常干凈、清爽的樣子。她身上總是散發出一股淡淡的香氣,讓我忍不住不停用鼻子去嗅。看到我的表情,她最后終于忍不住笑了,從衣兜里掏出一張折好的手帕,把它打開,拿出放在里面的一朵小小的黃桷蘭花,遞給我。原來那陣香氣是從那朵小小的白花里發出來的。依據這個情節,我第一次去小舅媽的家(確切地說應該是小舅媽父母的家)的時間應該是夏天。可我無論如何也記不起小舅媽的爸爸第一次見面時的樣子了。
??????? 因為那次是小舅第一次去小舅媽的家,還沒有受到邀請能夠進入小舅媽的閨房。但我卻可以跟著小舅媽,到她樓上的閨房里去。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間房極其大,窗子推開正對著一面江水。可以看見對岸的房子和樹,還有遠處影影綽綽的花。水波反射著陽光照到舅媽的閨房的房頂上,一漾一漾的。小舅媽的窗前擺了一個書桌,桌上擺了一個玻璃做的熊貓鎮紙,熊貓身體里面有紅紅黃黃綠綠的彩色斑點,在陽光的反射下無比炫目。我對那只玻璃熊貓驚嘆不已。小舅媽就將它送給了我,這樣的禮物對我來說無比珍貴,她卻十分大方的送給了我。我有些受寵若驚的感激,從此我就十分喜歡小舅媽。現如今那個熊貓現在仍一直保留在我的書柜里,跟名貴的施華洛士奇水晶并排而立。我對它也沒有第一次初見時的驚艷,可是它對我而言卻依然無比珍貴。
??????? 一樓一進門是一個大廳,靠江邊有兩間房間,一間是廚房,另外一間應該就是客廳了。房間的門如果關上,廳里就暗得只能點燈。燈被高高得懸在天頂的木梁上,顯得昏暗無比。
??????? 晚上需要關門時,小舅媽和她的媽媽兩人就會把豎在墻邊的門板一塊一塊拼到靠街的那面墻上去,就算是關了門。我從未見過如此的門,只覺得這門板真是神奇極了。但是如果晚上我想出去,小舅媽就必須將門板卸下一塊來,從那個洞里鉆出去。
??????? 第二次去臨風樓,已經是八十年代了,那年我小學五年級,是隨著父母一道回老家探望姥姥、姥爺的。小舅邀我去小舅媽家玩,他們早已經結了婚,我的小表弟才剛不過三歲。他們過年要回小舅媽家去探望她的父母。小表弟到了鎮子上,就開始變得熟門熟路起來。而我只能靠他當向導,完全記不起來這里的哪怕一條路。
??????? 跟我上次來差不多,我們直接奔了二樓,小舅為小表弟換上了一身過年時才穿的干凈衣服,打扮完的小表弟五官端正,眉清目秀,他也是我喜愛的。二樓的房間我仍然覺得大,只是里面擺了一張雙人床,顯得逼仄不少。小表弟在床上不停地跳著,那年他才三歲,有使不完的精力。我仍是被映在房頂的波光吸引,因為那天又是個好天氣。
二??吳伯
??????? 吳伯大概是那時鎮上最老的人了,這是吳伯給我的第一印象。小舅留我在小鎮上盤桓幾日,我欣然應允。這樣我在白天便有機會把小鎮走了個透。 結果用了不到二十分鐘,我已經從小鎮的這頭走到了那頭。石板路一條,兩邊立著各式的房子,一式的墻和一式的黑瓦屋頂,挨著排著,分不出彼此。我半天就已經感到厭倦了。還好有吳伯。
??????? 吳伯在鎮邊上的石橋邊,那里有一塊小小的空地,成了人們的一塊小小集市。吳伯占據了一塊地方,把他的兩根長長的桿子支起來,然后桿子之間有線相連,他一個人把一本本的小人書挨個掛在那排繩上面去,然后自己找一塊木樁坐下來。他自己還會隨身帶著暖水壺,有人口渴,可以花一兩毛錢在他這里喝一杯水。
??????? 我包里有了些壓歲錢,但都是十塊的,我不愿意破開。就去管小舅要了些一元、兩元的零錢。那時看一本小人書是一毛至兩毛不等。一毛的掛在下面,兩毛的掛在上面。一般一毛的都是些革命故事,看得人少些。兩毛的大概是些象《西游記》、《說岳》一類精彩的故事,看得人多些。那時,我卻并不在意這個,有書看,我就不必無所事事。
??????? 我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把自己手上的零錢全部花完了,也把老吳那里所有的小人書都看完了。我又開始無所事事起來。吳伯的生意并不是所有時候都好。我無事可做,就開始看他做生意。有時人多起來,他照顧不過來,我就幫他照看一下,有人問一本書多少錢,我也可以很快的回答出來。我們一直忙到天黑,沒有人再來了。吳伯才收拾了東西,我也在旁邊幫忙。他謝過了我,自己夾著一堆東西步履蹣跚地往回走。
??????? 第二天,我繼續無所事事。吳伯仍慢慢踱到鎮邊上的石橋邊上,撐開自己的攤子。我在他準備的小板凳上坐了。把所有的小兒書盡數掃了一遍,發現有兩本是我昨天沒看過的。我迅速把那兩本取下來,拿在手上,把兩毛錢交給他,然后低頭看書。
??????? 前一天鎮子上似乎是一個集市,來往的人多。那天,似乎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幾乎沒有什么人來。我很快把那兩本書看完,還給了吳伯,又有些無所事事起來。我想著這個鎮子實在是太無聊了,明天無論如何也要離開它。
?????? “吳伯,你從小就在這里長大嗎?”
?????? “是啊!”
?????? “你們都玩些什么呢?”
?????? “下河摸魚,好玩的很。”
?????? “冬天下不了河呢?”
?????? “屋頭跟家里人坐起擺談。”
?????? “談些什么?”
?????? “講些故事聽來耍。”
?????? “吳伯,你的故事一定多,你給我講一個來聽聽。”
??????? 吳伯笑著沉默了,不說話。經不住我一再央求、催促。他給我講了一個發生在這個鎮子上的故事。我聽得十分入神,不住問這問那。聽完了那個故事,就到了第三天下午。吳伯的故事講完了,但我仍沉浸在故事里面。
?????? “你怎么不問問大帥是怎么死的?”
??? ???“不是被特派員的人殺死的嗎?”
?????? “不是,你再猜猜?”老吳的嘴里有幾顆牙掉了,說起話來有些漏風。也許我再大些,便可以猜出來是誰所為,但那時我急于知道答案,沒有心情猜下去。
?????? “是小吳。”
?????? “他為什么要殺大帥?”
?????? “那天傍晚,他睡到一半,想起中午小霜跟他說過的話,他有些放心不下,就想去看看小霜。他順著堤岸走到小霜的窗下,看見小霜正跟一個人在說話。小吳那天中午看著的小霜,漂亮得如同仙女,他看出小霜不喜歡那人碰他。他看得怒火中燒,心里恨透了那個該死的男人。他一直覺得小霜是自己的人,全鎮的人,只有他跟小霜說過話。”
?????? “自從小吳的爹被水草纏住,小吳的娘讓小吳隨身帶著一柄刀,還告訴他說,如果腳讓水草纏住了,就用這柄刀把草割開,這樣也就不至于死了。那天,小吳就是用那柄刀,趁著大帥關窗的當口,看準了一刀刺過去的。刺完了,他一猛子扎到河里,想到鎮上不能再久留。就收拾了自己的包裹,連夜離開了鎮子。”
????? “那后來呢?小吳怎樣?”
????? “后來到處都在打仗,他被人抓去打仗。再后來他逃回了鎮上。”
????? “回到鎮上了?小吳現在還在嗎?”
? ????“該吃的苦也吃得夠了,要不是殺了人,被國民黨抓了壯丁。自己好好在鎮上呆著,只怕現在已經是一個國家干部了。我年幼時,也上過兩天學堂,識文斷字的……”吳伯一個人自言自語。很多話他不象是說給人聽,只象是講給自己聽的。
三????小鎮
??????? 我對小鎮的印象一直很模糊。記憶這個東西真是很奇怪,我可以記得臨風樓的細節,但小鎮卻沒有在我的記憶中占據什么空間。聽吳伯講故事那回,小鎮依然很快便在我的記憶中模糊了。我只記得那條石板路,依舊泛著光。小鎮上的人,我卻印象全無。直到最近一次,小表弟已經是一名研究生了。我依舊是回老家探望我年邁的姥姥。姥爺幾年前已經辭世了,老家就剩了姥姥一人。我跟小表弟提出想去他們以前住的小鎮看看。他聽說了,一直告訴我那里沒有什么好玩的,可仍是依從了我,給我做了向導。
??????? 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那年已經波及到了中國。當我們進入小鎮時,依舊路過了那坐橋,我在橋上照了張相,兩岸的人家十分破敗,沿河兩岸也丟滿了垃圾。我一直都記得的石板路上沾滿了泥,被風干的泥模糊了石板的光澤和顏色。小鎮的橋邊聚了一堆堆的人。他們是在外面找不到工作的民工,他們身上穿著藍布長褂,那種藍色曾是上個世紀十幾年中這個國家的流行色.應該不是流行色,因為那時那種色幾乎統治了這個國家。這種藍布長褂在城里早已絕跡,在這里,恐怕也只有在這里,還有它的生存空間。
??????? 隨著石板路一路走過去,不一會就到了鎮子的盡頭。路上一路都是垃圾,路兩旁的房子也不再是清一色的黑瓦房,偶爾有一兩幢貼著瓷磚的樓房突兀的撥地而起。不用看,聞著味道,我都知道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產物。小鎮里彌漫著一種無所適從的窒悶空氣。而此時的臨風樓已經開始歪斜,沒有人再住在這里。門板也早就被人拆下,靠江的那面窗戶緊閉,里面房間黑漆漆的,我站在門口用相機拍了張相,沒有再走進去。那曾經穿流不息的一江水,也變得又臟又臭,江邊兩岸的垃圾隨處可見,人們似乎也習慣了這樣與垃圾為伍的生活。
??????? 我們當時算是鎮上少見的陌生人,因此招來些孩子注意的目光。那樣的目光里不乏清秀的面龐。但我也知道,這樣的面龐今后是要去外面的世界打拼,掙個生存空間。然后在一個衣錦還鄉的日子里,看著自己年邁的父母,不忍心他們再在這樣破敗的小鎮里了此殘生,他們中的大多數會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甚至有些會為自己的父母單獨置下一處住處。從此后他們一家便成為某個城市的一員,而自己兒孫的記憶也大多只與城市有關。關于小鎮以及與小鎮有關的記憶,更多時候就如同吳伯一樣,被時光漸漸遺忘。
??????? 對比起一些保留完好的古鎮,有些是粉飾了的商業,有些還遺留著一些一脈相承的居家過日子的從容。這個小鎮真的算得上是不幸的。但是我想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與小鎮有關的時代隨著那些人的辭世,離開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除了緬懷,也許能做的就是用另外的方式去懷念。旅游,想必也是那樣的一種懷念方式。
二O一O年???四月三十日? 凌晨1:02(溫哥華)
后記
為一個瀕死或已死的人作序是對逝者的一種尊重與過往歲月的一種緬懷。緬懷一座小小鎮子,是我這小說的一個小小愿望。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開始認識到那些小小鎮子的價值,競相開發。我曾經去過不少那樣被開發的小鎮,發現它們大都相似:傍水而居,街道窄窄,蜿蜒曲折,門楣精致,院落深深。而臨風樓所在的小鎮顯然不屬于它們。當我漫步在臨風樓的小鎮,我總是想從那些斑駁的院落,屋宇中猜度那樣的小鎮曾經有著怎樣的繁華。如果將小鎮比做一個女人,臨風樓的小鎮應該是遲暮之年。我總是想從那些斑駁的門楣上去猜度她曾經有著怎樣的韶華,在她的盛年里曾經承載了怎樣的風韻。這個故事簡簡單單,可是我卻喜歡它那里面圈住的氛圍:懷舊,含蓄,溫婉和些些的包容。小鎮可以承載住愛情,友情,親情和殺戮。
寫這小說時,腦中便會有場景浮現。那些人似乎都是活的。比如周凡便是金城武的模樣,以他的演技詮釋周凡應該是有余的。其他的人大概應該是這些人的樣子:
小霜:高圓圓
大帥:胡軍/孫紅雷
小孫:韓庚
小吳:佟大為
趙無及:濮存晰
葉獨歡:蔣雯麗
芳姨:閻妮
二O一四年一月六日
(2014. 1. 6)
這個故事其實是得自于一個夢,夢醒后記住了故事的大概脈絡。但是最后寫出來時,夢已經很依稀,不是之前的模樣。不過,寫成后的故事,終究是有了它自己的生命,活成另外一番景況。
這樣的夢于我而言也很是蹊蹺,所以有了一段在《書生柳致惠篇》里與知微的對話。那是我真正寫小說和懂得寫小說的開始,從此以后,另外一扇大門被打開……
我是否也是段位很低的逐夢人呢?
2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