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坐火車返校途中,坐在我鄰座的一位小姐姐和我閑聊起來,說起上車前的一個場景。
因為過年下雪的緣故,自動取票機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如果小姐姐排起長隊,等取到票了,怕是會誤了火車。
于是她拖著大行李箱,火急火燎跑到第一排和最前面的一個男生說,“你好,可以先讓我取票嗎?火車快開了還有十分鐘,謝謝啊。”
男生看了看她,二話沒說,點了點頭。把拿著身份證的手揣進了兜,還告訴她,讓她慢點,下雪路滑。
說完之后,男生就拎起行李包,轉身朝隊伍的最后走去,重新排起了隊。
小姐姐驚訝地看著這一幕,內疚因為自己的插隊,而讓那位男生重新排起了隊。
而作為旁聽者的我,不禁感嘆那位男生骨子里透出的好教養,一種讓人心生美好的教養。
細想起來,“美好”二字,無論用什么語調去說,都覺得讓人心生暖意,哪怕只是一句寒暄的話,一個久違的微笑。
—02—
好的教養,是父母行為的耳濡目染。逐漸長大后,會變成發自內心的行為,無需刻意,天性使然。
那天我才出小區門,就看到一位孩子和媽媽鬧脾氣。
孩子蹲在地上,哭著鬧著,賴著不走,非要買看中的某款新出的玩具,不買就不回家,甚至還對媽媽爆粗口。
我原本以為媽媽會好好教育他,沒想到這位媽媽也罵罵咧咧,說孩子敗家倔脾氣,家里玩具那么多怎么還要?
我本想上前哄哄那個孩子,讓他聽媽媽的話。可這位媽媽竟自顧抹起眼淚來,一把拉起孩子,說不買不行了,一頭鉆進了出租車。
站在一旁的大媽也不禁吐槽:“唉,現在的小孩怎么一點家教都沒有?父母都怎么教的?越來越不像話了!"
想想我那個年紀,越是哭鬧,父母訓斥說教就越厲害,越是想要某件東西,我越得不到,如果對父母冷言冷語,那我的屁股可能要開花了。
小時候,得到想要的東西,無非是想和同伴炫耀,一兩天新鮮勁一過,扔在一邊便不理會了。
很多孩子,被父母從小說到大,這種“說”,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責罵,而是希望通過說教,讓孩子懂得該以何種方式面對剛開始的人生。
我也漸漸明白,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懂得如何更好地取舍。
如今反觀,很多道理說教,潛移默化會透出骨子,不用刻意,涓涓而來。
好的教養,是會慢慢融進骨子,不經意透出,成為自己的閃光。
—03—
大學認識的同學里,我尤其敬重阿祥。
不用費力討好,也不用跟風吃醋,相處起來格外舒服。用現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鄰家小哥哥,也可以被定義成暖男吧。
偶然在圖書館閱覽室看他和負責登記的阿姨聊天,還很疑惑他什么時候成了圖書館的義工。
后來才知道,阿祥每周都會去圖書館借上幾本書,有空的時候,就會幫管理員們收拾整理書籍。
讀書,是讓自己沉淀的最好方法,書讀得多了,懂了多了,自然而然知道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了。
在一次分享交流會上,我回答學弟學妹提出的問題,我本以為自己說得很完美,可交流會結束之后 ,阿祥把我拉到一邊,告訴我有幾個問題回答錯了。
我一臉慌張地望著他,想著萬一學弟學妹按照我說的去做,那豈不是都錯了!
阿祥說沒事,晚上準備再和大家在工作群討論一下,算是對我的回答做了補充說明。
說真的,我要感謝阿祥在會上沒有直接點出我的錯誤,他知道我是一個好面兒的人,所以選擇私下指出我的錯誤,并且巧妙地化解了我的尷尬。
所以很多事情,我們都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度。就像烹飪一道菜,開什么火候,放什么佐料都是有講究的,有分寸的。
對于廚師,火候適中,咸淡適宜的菜肴,是再美好不過的事情。而懂分寸、懂進退,對于走在人生路途的我們,就是好教養。
好教養會讓人感覺美好,讓人不自覺地想親近,就像靜淌的流水,掬起一捧,便是清澈和甘甜。
—04—
作家余世維曾說過過他的一個習慣,每次離開酒店前,他都會把房間打掃一遍,盡量把房間恢復成進來時的樣子,這樣進來清掃的阿姨,會對住過的客人另眼相看。
客人和阿姨本就是陌生人,即使不做,這樣的事也沒有什么影響。阿姨可能會感謝客人的通情達理,也有可能無視這份苦心。
但是對客人余世維來說,這就是好教養的體現,別人根本不會care的地方,做到了極致,所謂的細節,也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有教養的人,不會把“教養”這個詞,掛在嘴邊,他們只會默默地把事情做好。
會默默地把室友的熱水瓶灌滿了熱水;會在下課之后自覺地把椅子推進課桌;會和走路遇到的朋友主動問好;會把凌亂的實驗室收拾干凈。
而那些大張旗鼓、宣揚自己有多厲害的人,其實內心無比的脆弱,沒有生活給的底氣,一切都顯得蒼白無力。
—05—
每天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發生,通俗一點,”美好”是自己創造的,也是別人創造的。
好的道德素養、好的教養正慢慢地改變自己,也在改變身邊的人。
坐在庭院,任陽光傾灑入身,是種美好;熱戀情人,親昵不忍分別,是種美好;孑然一人,和陌生人的搭訕,也是種美好。
而今,我想用[美好]來形容好的教養。
好的教養,會透出骨子,但卻藏于閱歷,難得一閱,心掀波瀾。
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性格,好與壞也只是評判而已,每個人都有其特定的發展方向。
但這個世界會特別善待有教養的人,那些透出骨子里的好教養,會讓彼此成為更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