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題:寫一篇總結文,用自己的話,對寫作公式進行總結,要求:突出亮點。
掌握寫作公式,小白也能輕松變大神
閱讀量太少,不知道些什么;想法很多,不知道如何下手;一本書知識點那么多,講書怎么選擇取舍;寫的文章沒吸引力,沒有內涵、升華…這些問題怎么解決?
參加了釋若老師的公式寫作課,這些問題都有了解答。方法已經告訴我們了,剩下的就是不斷的練習和日常的積累。老師一直說先在垂直領域寫滿1000篇文章再談其他,深以為然。
言歸正傳,什么是公式寫作?公式寫作=閱讀理解+旁征博引+原創金句
一、閱讀理解
看一本書、讀一個故事、經歷一個事情,我們做閱讀理解是為了知識轉化,借用他人的知識、觀點,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很高的閱讀積累,但這并不意味著以前沒讀過的書就不能寫解讀稿。因此,我們需要掌握速讀技巧。
拿到一本書,我們首選要閱讀的是書的封面內容、推薦語、序言、目錄和書評,通過這些快速了解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以及在他人的眼中本書的價值,以此來激發我們自己的靈感。在這個階段,我們就需要確定,自己想從書中獲得什么樣的知識,哪些知識自己比較感興趣。然后帶著問題去快速閱讀這本書,閱讀過程中感興趣的點,標記出來就好,不需要停下來思考。
之后是對標注的興趣點做精讀,記錄自己的啟示和靈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書中的精華。
老師講述的致用類圖書筆記6步法非常實用。
說到重述,就是用自己的語言,聯系實際經驗解讀書中的知識點。重述是做知識轉化的核心技能,我們的期望是知識轉化不留痕跡,就需要提升重述技巧,對于書中不了解的知識點、信息,我們要學會做信息搜集。目前的實操中,我經常找不準信息搜集的關鍵詞,導致搜集到的信息準確度不高,這需要持續不斷地練習。
二、旁征博引
具體開始文章寫作時,或者在原書內容基礎上,或者在已有信息基礎上,展開旁征博引,來豐富文章內容。通過“旁”進一步解釋清楚問題,通過“征”增強表達的力度,通過“博”做知識增量,增加可讀性和話題性,最后,通過“引”拋出我們的觀點,引發讀者的思考。
在寫一篇講書稿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計劃寫作的主題,找準自己的定位,根據定位確定出要表達的核心思想,然后從書中尋找支撐該思想的知識點支撐。
我個人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定位不準確,一本書傳達了很多思想,到選取的時候常常無從下手,找支撐理論也很勉強。主要的原因在于,練習太少,閱讀太少。自己不知道怎么寫,就去拆解學習牛人的。閱讀量不夠,往往思路打不開,看到牛人的文章,就恍然大悟,原來可以從這個點入手,但是自己寫的時候就想不到。
三、原創金句
有思想、有內涵、有文采的文章都有金句。或短或長的金句,發人深省,讀起來朗朗上口。
老師講述了增加文采的6朵金花(整齊、錯落、豐富、韻律、意象、意境)和兩感一手法(場景感、畫面感、修辭手法)。場景感讓文字立體化,畫面感的輪廓、造型、色彩三要素,這些需要日常多練習、多觀察、多積累。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樣的詩詞美,像一首歌,誰讀了都會喜歡。
文章傳遞的不只是我們的思想,我們還要爭取傳遞美感,文筆好的文章閱讀起來是一種享受。
大多數人都是平凡、普通人,天分相差無幾,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差距就在不斷練習中。公式已經給出,剩下的就是不斷的死磕、練習,從小白到大神需要量的積累,只有積累足夠了,才有質變的可能。
第二題:尋找10個10萬+文章標題,每個標題都要說明,這個標題為什么吸引你,請為標題寫推薦語,并每個仿寫3個。
1、史上最牛越獄:遠超《肖申克的救贖》
吸引點:我知道《肖申克的救贖》這個電影,里面的越獄情節很牛。這個標題說比《肖申克的救贖》還牛,引發了我的好奇心,就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人、什么事。
推薦語:不自由,毋寧死。追尋自由的腳步不停歇,終將打破枷鎖。
仿寫:1.史上第一完人:遠超曾國藩
2.史上最熱血沸騰的電影:遠超《戰狼》
3.史上最勵志的女性:遠超張海迪
2、“捂不熱的心,就不要強求了”
吸引點:直白說理,讓人很認可。但是我們一直受到的觀點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大眾的理論也是只要做得好,石頭都能捂熱。作者反其道而行,我想知道他會怎么說服我。
推薦語: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前面的風景更美麗
仿寫:1.得不到回應的愛,就不要勉強了
2.沒有希望的愛情,趁早放手吧
3.裝睡的人,就不要叫醒他了
3、一億人朋友圈屏蔽父母:別讓最愛你的人,離你最遠
吸引點:有數據,真實感更強,同時講清楚了觀點,不要屏蔽父母
推薦語:打開心的牢籠,帶父母走進我們的世界
模仿:1.99%的家長不知道:孩子不成才,是你沒給他們機會
2.90%的人不知道的婆媳相處秘密:別把婆婆當親媽,適當保持距離
3.九億少女的愛情夢: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4、《半生緣》:足夠勇敢的人,才配得到愛情
吸引點:對故事半生緣的解讀,直接提出觀點,男女主角的愛情失敗原因在于不夠勇敢。
推薦語:愛情,有時候只是陰差陽錯。如果遇到了,請勇敢抓住。
模仿:1.《知否知否》:聰明的女人,才能抓住幸福
2.《知否知否》:母親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未來
3.《管道的故事》:打破思維里的墻,才能收獲金錢自由
5、朱淑真:與李清照齊名,為情生為情死,為情歡為情愁
吸引點:我不知道朱淑真是誰,但是熟悉李清照,想知道她有什么故事,能跟李清照齊名
推薦語: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這個女人堪稱先鋒
模仿:1.李未央:不遜于武則天,權勢滔天,獨掌天下
2.羋月:與呂后齊名,呼風喚雨,顛覆乾坤
3.黃柳霜:比鞏俐還牛,被命運捉弄的好萊塢巨星
6、人生開掛的人,都有窄門思維
吸引點:開掛,每個人都想開掛,有吸引點;窄門思維是什么意思,有疑問點,有好奇心。
推薦語:所謂的捷徑,往往暗藏陷阱,走捷徑可能走得快,開始越簡單,后期可能越艱難;而腳踏實地慢慢地走,開始可能一路坎坷,可能越走越容易。簡單模式和困難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模仿:1.事業成功的人,都懂得舍棄
2.成功的人士,都跳出來安逸圈
3.人生失敗的人,都在麻痹自我
7、父母永遠不會被說服,他們只是為愛做出退讓
吸引點:有點痛心,有點心酸,很貼合每個人,很容易就聯想到了自己與父母之間的相處
推薦語:父母,總是在兒女面前不斷后退,他們小心翼翼地試探和話語,深藏著對我們的愛
模仿:1.你肆無忌憚地歡樂,只是因為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2.戀人間永遠不存在強弱,他們只是為愛做出讓步
3.孩子永遠不會被糊弄,他們只是體會了父母的難處
8、如何養蠢一個孩子?管他,管他,管好他
吸引點:有沖突點,有疑問,養蠢孩子,和管他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越管越蠢
推薦語: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真的為孩子好,就要給他自由成長的空間。
模仿:1.如何經營一段婚姻?夸他,夸他,死命夸他
2.如何提高寫作水平,練習,練習,不斷地練習
3.如何增加孩子的安全感?陪伴,陪伴,父母的陪伴
9、真正的平庸,源于過早地精于世故
吸引點:平庸與世故對比,標題傳達的意思有好奇心、疑問點,精于世故原本是偏褒義的詞,平庸是貶義詞,這倆怎么產生關系的,有什么因果關系。
推薦語:世故還是事故?一字之差,結果天差地別
模仿:
1.成功的教育,源于適當的放開掌控
2.真正的失敗,源于過早的放棄努力
3.婚姻的不幸,源于彼此的信任危機
10、不要拿你的業余愛好,去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
吸引點:對比鮮明,業余愛好對比吃飯的本事
推薦語:炫耀最無知,業余和專業的差距有多大,經歷一次就知道了
模仿:1.不要拿你的幸福,去襯托別人的痛苦
2.不要拿你的無知,去挑戰別人的素質
3.不要拿你的成功,去挑釁別人的失敗
第三題:找5篇精彩好文,把里面一級標題或總結片段摘抄下來,并模仿。
1、真正的“會做人”:不說3種話,不干3件事
一級標題:不說閑話,不議論別人
仿寫:不說閑言,不評論他人
一級標題:不說狂話,不夸大自己
仿寫:不說大話,不炫耀自己
一級標題:不說怨話,不傷害他人
仿寫:不說抱怨,不中傷別人
總結段摘抄:學會做人,閑話少說,狂話不說,怨話掂量說。學會做人,人前別自夸,人后莫議論,凡事莫傷人。
總結段仿寫:學會為人,閑言少談,大話不說,惡語斟酌說。學會為人,人前別炫耀,人后莫評論,事事莫損人。
2、《非暴力溝通》樊登讀書會
一級標題:什么是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
仿寫:什么是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
一級標題:是什么蒙蔽了愛
仿寫:是什么導致了暴力
一級標題:非暴力溝通的要素
仿寫:非暴力溝通的因素
一級標題:傾聽的力量
仿寫:聆聽的魔力
一級標題: 培養對自己的愛
仿寫:積極地熱愛自己
一級標題:憤怒與感謝
仿寫:怨憤與感激
總結段摘抄:我們不是生而就是圣人,在生氣時我們天然地就會埋怨、批評、指責、挖苦、嘲笑他人,有時候甚至將這個作為勇敢的標簽,但你會發現如果這樣,你就會把自己的生活給搞砸了。
仿寫:我們不是生而就是賢人,在憤怒時我們天然地就會抱怨、挑剔、指摘、奚落、嘲諷他人,有時候甚至將這個作為無畏的象征,但你會發現如果這樣,你就會把自己的生活給破壞了。
3、《高手——精英的見識和我們的時代》
一級標題:要想成功,光靠天賦和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靠一點運氣。
仿寫:想要獲勝,只憑天分和勤奮是不行的,還需要靠一點機遇
一級標題:選擇一個新興的領域,你更容易獲得成功。
仿寫:進入一個新生的范疇,你更容易獲得勝利
一級標題:不管你真正喜歡的領域是什么,你要努力在這個領域練到前25%的水平。
仿寫:無論你真正想要的工作是哪個,你要努力成為這個范圍內的前1/4水準。
4、蔡康永:一個人情商高不高,就看這3點
一級標題:既能真誠待人,也能舒服地做自己
仿寫:既能竭誠對人,也能痛快地做自己
一級標題:不追求無情緒,而追求恰如其分的情緒
仿寫:不追逐零心境,而追逐恰到好處的心境
一級標題:真正的高情商,是根植于內心的同理心
仿寫:所謂的情商高,是銘刻于心的共情感受
5、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
一級標題:進退兩難,是人生的常態
仿寫:不上不下,是人生的常勢
一級標題:人生只有選擇,沒有平衡
仿寫:人生只有取舍,沒有兩全
一級標題:有舍,才有得
仿寫:有棄,才有獲
一級標題: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
仿寫:生活,就是一邊得到,一邊放棄
總結段摘抄:你努力奔跑,到達了終點,卻也失去了可以觀賞沿途風景的機會;你努力攀登,到達了山頂,卻也失去了可以領略山間風光的機會。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對與錯,只有利與弊。得到,未必是對的;失去,也未必是錯的。
仿寫:你奮力前行,直奔目的地,卻也錯過了漫步欣賞路邊美景的緣分;你奮力攀高,直奔山巔,取與舍卻也錯過了體會好山好水的緣分。
現實的人生,不是黑與白,只有取與舍。擁有,不一定是好;沒有,也不一定是壞。
發現的問題:思路打不開,感覺自己的模仿好像有抄襲的嫌疑,看了優秀小伙伴的作業,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去模仿,自己卻想不到思路。還是需要多讀、多練、多積累
第四題: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標明你用到了寫作公式中的哪些技巧,就說明你是如何應用公式來寫文的(2500-3000字)。
妙趣橫生的經濟學,輕松解讀生活中的問題
為什么牛奶裝在方盒子里而可樂裝在圓瓶子里,產品的設計為什么有區分?為什么維多利亞的秘密,每年都有出一款天價的鉆石內衣,中看不中用會有人購買嗎?為什么旅游景點的套票比單獨門票要便宜,真的劃算嗎?(現象引入)
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類似的問題,你有思考過背后的原因嗎?讓我們一起來走進《牛奶可樂經濟學》,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下這些事情。
《牛奶可樂經濟學》是一部“博物經濟學”著作,充滿了生活中的小智慧,它把繁復枯燥的經濟學轉化為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小故事,解讀生活中經濟學問題,通俗易懂,教我們以經濟學的眼光看待生活,更理性的生活。
本書作者羅伯特·弗蘭克,博物經濟學家,康奈爾大學約翰遜管理學院經濟學和管理學教授,《紐約時報》經濟專欄特約評論員,被稱為通俗經濟學鼻祖。他與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合著的《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原理》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經濟學教材”之一。
從書名中的牛奶、可樂就可以看出來,這本書不是學術大部頭,而是生活小智慧。的確,作者羅伯特·弗蘭克一直致力于把經濟學從數學中解放出來,用經濟學解讀我們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解讀本書的精髓。
一、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則
簡單說,機會成本就是指我們為了從事某項活動而放棄的其他活動的價值。(重述)
打個比方:你通過抽獎中了一張免費的火鍋美食劵,這張劵僅限今天有效,僅限本人使用。可是呢,你今天不想吃火鍋,想去吃自助餐。而你去吃自助餐的計劃消費是78元,如果消費超過100元,你就不打算吃了?,F在,我們一起來算下,你今天去吃火鍋的機會成本是多少?(博)
如果去吃自助餐,我們放棄的是免費的火鍋,如果不去吃自助餐,我們放棄的價值是100-78=22元。換言之,我們去吃火鍋的機會成本就是22元。
你瞧,這樣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
那么,成本效益原則又是什么呢?成本效益原則認為,人們從事某項行動時,只有當行動產生的額外收益大于額外成本時,這項行動才會進行。(重述)
前段時間,去出入境中心辦理護照,就碰到一個有趣的事情:很多人沒有準備一寸白底照片。工作人員告訴大家,可以在他們這邊拍照,費用是40元,也可以去外邊的照相館拍照,費用是20元。有的人,為了節省時間成本,圖省事,直接選擇了出入境中心;有的人,為了節省下20元,選擇了去外邊的照相館。(聯系實際&博)
我們用《牛奶可樂經濟學》中的經濟學思維分析下:在這個問題上,不管如何選擇都不存在對與錯的問題。每個人在選擇的時候,都會權衡自己的相關成本和收益。去外邊照相館拍照省下的20元,是效益;外出尋找照相館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成本。相對而言,在中心拍照多花的20元,是成本;節省下的時間和精力,是效益。(總結評論)
好了,現在大家應該對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則這兩個經濟學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啦。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牛奶可樂經濟學》怎么破解生活中的現象。
二、產品設計,要平衡消費者需要和賣方需求
司馬遷在《史記》中指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征)
馬克思在《資本論》指出:“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保ㄕ鳎?/p>
購買商品,消費者關注的是價格和使用體驗,而商家關注的卻是利潤和市場競爭力。雖說有需求就會有市場,但是如果沒有利益,生產商并并不會為之開發新的功能。《牛奶可樂經濟學》的觀點是:產品設計的功能往往遵循成本效益原則。(重述)
就像我們家里的冰箱,大多數是只有冷藏室有照明燈,而冷凍室并沒有。這是因為,我們打開冷藏室的頻率遠高于打開冷凍室,那么,在只能安裝一盞燈的情況下,顯然把燈安裝在冷藏室的效益更大。(聯系實際&博)
又會有人問了:為什么商家不安裝兩盞照明燈呢?冷藏室、冷凍室都安裝上。這就要考慮到消費者需要和賣方需求的平衡了。(引)
假如把冷凍室安裝照明燈作為冰箱的附加功能,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當然是功能越多越方便,而站在廠家的立場,如果增加這項功能,冰箱的成本必然隨之增加。如果不增加冰箱價格,廠家自己的利潤就會受損,而如果增加冰箱的價格,原有的部分消費者可能會因為價格高、附加功能使用次數不多而選擇其他廠家的低價、無附加功能的產品,如果最終愿意為附加功能付費的消費者數量低于流失的消費者數量,廠家的利益同樣受損。
因此,在市場上,只有成本不高于收益的時候,廠家才會增加產品的功能。
世人逐利本天性,只有大家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時,這項事物才會轉變、發展。(引&金句總結)
三、心理動機,會影響到消費者的決策行為
本文開頭,我們提到了維多利亞的秘密。鑲鉆的天價內衣,真的會有人購買嗎,為什么維多利亞每年都要推出這種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內衣?(問題引入)
答案很簡單,商家巧妙的利用了人們的心理。商家的本意并不是指望著這些天價內衣能夠賣出去,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其他產品的銷售。
一方面,天價的寶石內衣,噱頭滿滿,火力十足地吸引住了媒體和公眾的目光,讓潛在的消費者都了解到這個品牌,當有購買需求的時候就會優先考慮。另一個方面,是為了提高消費者的消費承受。當商家把有人花了幾百萬的信息傳達給消費者時,一經對比,消費者往往對于自己花費了幾百塊沒有任何負擔,反而覺得很劃算。再說了,鉆石珠寶是可以回收的,今年用了明年可以拆下來繼續用,商家的成本并不會有所增加。(重述)
我們以為自己的決策是明智的、理性的,事實真的如此嗎?外界傳達給我們的信息,并不一定是正確的,即便我們收到的信息是正確的,依據此信息得出的結論也有可能是錯誤的。(引)
就像我們外出旅游時,單獨一個景點的門票就要180塊,而4個景點的套票只要500塊。看起來套票優惠大,很劃算,真的是這樣嗎?(聯系實際)
并不是,因為很多人只對其中的一個或兩個景點感興趣,如果單獨去的話頂多花費360元,實際上增加了我們的金錢機會成本。如果為了不浪費花費的這500元,而特意去不喜歡的景點,我們增加的是自己的時間機會成本和精力機會成本。
所謂的劃算,往往只是我們的錯覺。不要理所當然,我們需要理智的判斷;不要人云亦云,我們需要冷靜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我們需要理性的行動。(金句)
總之,《牛奶可樂經濟學》這本書給我們的,不是書中一個個問題的答案,而是思考問題的角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并沒有標準答案,人生也沒有公式和模板,即便每個人的選擇不同,也都可能有合理性的解釋。(總結)
思維方式的啟發,比知識的增長更重要。用經濟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應用經濟學原理巧妙地解決、闡述問題,我們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和回報,未來的生活,也會變得有趣又美妙。(引&總結)
(2603)
存在的個人問題:上下文的銜接,感覺比較生硬,到總結全文這一步還是缺乏升華,感覺沒有力度,思想不夠深刻。需要繼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