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耳雙生
上周聽過一堂課,還比較有意思,題目就看得出來:《非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
“財務”這個詞,從字面來看,顯得比較學術與枯燥。
實際上,對任何一個正常人,也確實如此。誰會對著一堆純數字不覺得煩躁呢?
除非…這數字里頭能讀出來故事。比如下面這張課上拍下的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對于我等這種非財務人員,背后的故事往往才是吸引關注的點。這個圖里明顯就沖突,股價變動巨大。
于是,順著這個股價變動,討論到了營業外收入與主營收入的關系。緊接著又談到了如何看利潤表里的利潤結構。
我們一般總是慣性的去看最后一行的總利潤,可其實,這里面隱含著不少的數字上的故事,有些甚至是事故。
比如圖中冠以ST的這支股票,這次發生的故事告訴我們,營業外收入是偶然不可持續的是會引發錯判的,在對一家公司的盈利狀況做判斷時,一定要做盈利項目的細分并區分關注。
這個案例也提醒了我們,不要總是想當然的認為總利潤是正的就一定是好的,負的就一定是不好的。比如又來了下面這一張可以講很多故事的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比如有這ABCDEF 六家企業,其中C和E 雖然都是虧損,但卻比有利潤的D企業來的更為健康。為什么?難道虧損還有理嗎?
單看,當然沒感覺那么異樣,但橫向擺在一起看,數字背后就產生了許多故事。總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D 企業完全依靠營業外收入來撐起盈利,這反而襯托出主營業務的嚴重匱乏。
你看,平時不太關注或者有交集的利潤表,竟然就這樣就讓我給記住了。看來老師的講課方法真的挺關鍵。用故事講數據的課,就能讓我這種非財務人員也可以并樂意來現學現賣。
沒有枯燥的知識,只有枯燥講的知識。也沒有枯燥的數字,只有枯燥講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