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咖啡,讓我怎能不愛你!
A.與咖啡的淵源
作為一個咖啡深度愛好者,從高三第一次接觸雀巢三合一咖啡開始,便一發不可收拾。從喝普通速溶,到特濃;從只知道奶香味,到發現經典咖啡風味是拿鐵、卡布奇諾、瑪奇朵,如果再配以其它原料,比如焦糖糖漿、奶油、可可粉,還可以做更多風味的花式咖啡。
2000年以后,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現磨咖啡開始出現在更多消費者的視野里,國內的咖啡市場也迎來了新的一輪變革。我第一次體驗現磨咖啡,就是喝的星巴克家的。那個時候一杯30元的咖啡,對于還是讀書階段的學生來說,就是一個小小奢侈品,所以一定是遇到有什么能說服自己的理由,我才會去喝一杯。那些年,有這樣特殊地位的還有夢龍冰淇淋。這兩樣食品對于當時的我而言,其實已經不僅僅只是吃的喝的而已,更多的還充當了對那個時候青澀奮斗中的自己的一種陪伴。沒想到,后來工作的內容跟這兩樣食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工作以后,進了外企,茶水間配備了咖啡機和咖啡豆以及牛奶。我受外籍同事的影響,也開始習慣每天一杯。嘗過現磨咖啡以后,就真的有些不習慣速溶了。并且逐漸開始喝黑咖啡,不加奶和糖,這樣的習慣一直到現在,大部分時候,我喝美式或者單品。
再到后來,因為工作原因,我又隨著國內咖啡浪潮的第三波開始近距離了解精品咖啡:從咖啡的產地、生豆的鑒定、到烘培咖啡豆、沖煮的方式(手沖、虹吸、滴濾等);從只是喝咖啡,到開始自己做咖啡,意式濃縮,打奶泡,拉花,磨豆,沖煮;從咖啡本身開始延伸,關注咖啡器具,咖啡的整個產業鏈,看咖啡展和各種咖啡的相關比賽,越了解我越有興趣。咖啡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和對自己的一種態度。
當然,開一家小小的咖啡店,也一直是我的小夢想。不知道什么時候這個小夢想會踏出可能的第一步。也許就在這30天以后,前面有一扇門小小的門等待我去啟動。從咖啡豆這樣一顆植物果實到一杯充滿態度的飲品的過程中,烘培咖啡豆,是我還沒有嘗試過的,30清單理所當然有它的位置。找了一個咖啡烘焙師朋友,請她帶著我來一次真正意義的“自己做一杯咖啡”。
B.從豆子開始,做一杯給自己的咖啡
這次烘豆練習,我們選了哥倫比亞產地的豆子,生豆的顏色有點兒像胡豆,但又比胡豆偏黃。顆粒圓圓的,很飽滿。挑出瑕疵豆以后,就放在框里備用。
挑生豆的時候,就先打開這個Mini巨人進行預熱。1公斤烘焙量的烘焙機長這樣,別看它體積不大,能量卻很充足,采用的是半熱風式烘豆。
烘培豆子的各項參數里,大前提就是室內的溫度、濕烘。所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溫濕度的改變會影響豆子最終的口味的。烘培記錄表記錄烘培參數,以便畫出烘培曲線,積累規律。
在半熱風式的烘焙翻炒中,咖啡豆由淺變深,表皮由打皺到延展開。
咖啡豆在機器腔體里,開始一爆的時候,聲音噼里啪啦,就像爆爆米花的過程。清脆的像咖啡豆在歡樂的唱歌。一爆結束,達到中度烘培,即進行冷卻。
根據豆子的產品,特性,以及個人喜好需要采用不同的烘焙度。
最后,哥倫比亞中度烘培成品出爐,我開始磨豆,燒水,享用我的勞動成果,比以往任何一杯都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