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贏的思維深入人心,通俗的講,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這樣的局面人人都想要,但是總會半路出岔子,攪和得一團糟,更糟糕的是,你尚未開始就已經結束,根本就沒有“共贏”的機會。
特別是職場人士,想得到共贏的好處,那就先學學如何達成“共贏”!
01 拆心墻
在職場上,最忌諱的就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人。
有個耳熟能詳的故事,佛與牛糞。
佛印說看蘇軾打坐的樣子像佛,而蘇軾說看佛印打坐的樣子像屎。
本來蘇軾為自己贏過佛印而高興,但蘇小妹點醒了他:“因為佛印禪師心中全是佛,所以看任何眾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全盡是污穢不凈,才把佛印禪師看成牛糞,這不是輸得很慘嗎? ”
你是怎樣的人,決定的你如何去看待別人。
這就如我們透過鏡子看到的是自己一樣。有時候,相互陌生的兩人在短短的交談之后就“相見恨晚”,因為你發現對方的喜好與你多么一致;但有時候也有“相看兩厭”,因為對方身上的缺點恰恰是你所討厭的,甚至是自己的陋習。
為了避免成為“有色眼鏡”中的一員,也別忘了寬恕。
職場中的矛盾與摩擦是正常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大多數人因摩擦遭受痛苦之后,要么就從此將那人那事兒視為禁區,要么嘗試“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雖然有一時“大仇得報”的快感,但太過于混亂的工作環境對自己又有什么好處呢?所以有時候不妨寬容一點,不要用他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02 搭心橋
在共事過程中,要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尊重,才能收獲他人的尊重與友善。
比如合作項目時需要分工,在安排的時候,可以問一下同事手上其他的項目與目前的項目是否有沖突,是否存在困難,如果有困難怎樣進行協調……當然,別忘了說“謝謝”!
把焦點多放在同事身上,自己手上的任務是可控的,但同事手上的任務呢?如果你自顧自地完成,那就不是合作了。
如果遇到同事犯了點小錯,你也不要小提大做、上綱上線。比如公司規定上班期間不準吃零食,但恰恰有個同事吃零食被你看見了,你馬上打小報告給領導說xxx,要罰款如何的。不僅為同事所不喜,次數多了領導也不會喜歡的。
你是來共事的,不是來找茬的。
03 先過橋
正所謂“山不來就我,我就去就山”。
我們成天嚷嚷著要發展“人脈”,擴大交際圈,那怎么能忽略我們身邊的同事呢?
與同事相處的時候可以帶著“投資心態”,你想得到同事的幫助,不如主動去幫助同事,先去投資,廣結善緣。
當然,這里的“幫助”不是無原則、無底線,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而不是當個“老好人”。
在“就山”的過程中一定要去挖掘“相似點”。
101%法則:哪怕只有1%的相似點,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實現共贏。
若一個聰明人和你的意見不同,那說明他的主張里一定有你沒有體會到的奧妙之處。
當擁有了相似點,才有了合作的機會,才有了達成共贏的狀態!
在登山的過程中,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遠,而“共贏”則可以走得又快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