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姆斯基-柯薩科夫(Rimsky-Korsakov,1844-1908),俄國作曲家。代表作組曲《天方夜譚》和《西班牙隨想曲》等。《天方夜譚》又譯《舍赫拉查達交響組曲》,作于1888年,管弦樂曲。 同年在彼得堡首演。這一組曲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作者在初版總譜上介紹了原作的梗概:古代阿拉伯的蘇丹王沙赫里亞爾專橫而殘酷,他認為女人皆居心叵測而不貞,于是他每天娶一位新娘,次日便處死。機智的少女山魯佐德(又譯“舍赫拉查達”)嫁給這位蘇丹王之后,在當夜給蘇丹王講了一個離奇生動的故事。第二天,這個故事正講到關鍵之處,被山魯佐德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的蘇丹王,為了繼續聽下去,破例沒有處死山魯佐德這位新娘。之后,山魯佐德又以同樣的方式給蘇丹王講了一連串的動聽故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個夜晚。最后,蘇丹王被山魯佐德的故事所感化,終于徹底放棄了殘酷的念頭,決心與山魯佐德白頭偕老。
全曲共分為四個樂章,在最早出版的總譜中,每個樂章均附有標題,標題內容取自《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第一樂章“海洋與辛巴達的船”;第二樂章“卡倫德王子的故事”;第三樂章“王子與公主”;第四樂章“巴格達的節日,大海,船在聳立著青銅騎士的巖石旁遇難,終曲”。今天介紹的是第三樂章“王子與公主”:如小快板的小行板。先以弦樂表現年輕王子與公主的情景,中間部單簧管奏歡快的舞蹈風格主題,在狂熱之后,小提琴獨奏雪拉莎的主題,在小提琴技巧性分散和弦上,木管奏王子與公主的主題,最后以木管暗示雪拉莎主題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