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南充過成都,在成都的北邊有一條通往拉薩圣地的國道線。全國各地的游客每天在這條路上來來往往去尋找那傳說中美麗的旅游勝地,但似乎沒人注意到這條寬廣的大道旁,有著一條崎嶇而又狹窄的土路。這條崎嶇土路里,有著一個天然的旅游勝地,這里的風土人情原汁原味,不加人工雕飾,自然景色歷經漫長歲月而未經人工改造,呈現出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千言萬語,抵不過一個“妙”子。就連這條崎嶇的道路最開始也是住在山里面的老鄉們,用自己的雙手開辟出來的。這條路夾在兩座山的中間,而兩邊的山高聳入云,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
? ? 這條路的盡頭是一個地方名為“黑虎”的小羌寨。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處河谷較敞開的壩子。壩子的兩邊有兩座特別獨特的山。特別有意思的是,一座山名為鷹嘴河是陰山,一座山名為二庚米是陽山。河上有一條唯一的木橋,從古至今,一直連接著這兩座山,也維持著羌寨人民的聯系。山腳有一條河靜靜流淌;山中是人們生存的物質來源;山頂是茂密而又翠綠的森林,為人們提供住房的材料。整個羌寨時而云霧繚繞,若隱若現,似天上人間一般;時而陽光照耀,璀璨奪目,似上帝之殿。因此,被稱為是“云朵上的民族”。
? 在羌寨,隨處可見云朵的印記。羌族婦女日常穿的服裝上有云朵的圖案,腳下穿的鞋子也是用云朵圖案繡的,因此,每逢有人出嫁,村里的人都會提前準備,用一針一線來繡出幸福。因此,在羌族有著名的手工鞋“云云鞋”。羌族服飾可謂是絢麗多彩,每一種服飾都有它獨特的魅力,但令很多外來人困惑的是,為何羌族服飾絢麗多彩,而頭飾只是一條簡單而樸素的白色布帕。這還要從古說起,請聽我細細道來。
? ? 黑虎羌寨,傳說中名為“黑貓寨”。“黑貓”的來源,傳說當地的山石因呈黑色,故稱為“黑貓寨”。在當地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山寨的崖壁上有一只巨大的壁虎,經修煉成為精,經常禍害百姓,給百姓帶來很多禍亂。有一天,李家父子二人趕集回來途經此崖壁。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天空突然有方才的晴空萬里變成了陰森恐怖。父子二人頓時驚慌失措,四處尋求避雨之處,就見一雙龍爪般的東西從天而降。不一會兒,風平云散,陽光正好,父子二人卻不見了。到了民國,有一婦女上坡挖菜,正好來到此地。只見一只巨大的虎形黑影撲來,突然,有只似手的東西在黑影面前一晃動,黑影頓時不見了蹤影。婦女得救了,為感謝山神的救命之情,在此,建了一座寺廟。人們經常到寺廟來燒香祭拜,求山神的保護。從此,這里的百姓得到了安寧,再也沒有見過黑虎精了。由此,“黑貓”的名稱由此而來。
? ? 那這和羌族婦女簡單的白色頭帕有什么關系呢?據說,這里的百姓是在履行一種諾言,一種長達萬年的諾言。在今天的黑虎羌寨,流傳著很多有關黑虎將軍的故事。漢代時這里僅是一支小部落,“依山居止,壘石為室”,以狩獵為生。唐代以后,農牧并舉,開始發展。唐代中期,吐番常擾,以土酋居所為中心筑起了“邛籠”(石砌碉樓)。到了明朝,因防御的需要,人們在黑虎將軍的帶領下,花費巨大的勞力,在重要的關口修建了碉樓。再到后來,碉樓甚至散落在周圍的山上和懸崖峭壁間,遠遠望去,碉樓林立。凡是有人住的地方,就有碉樓的影子。這些碉樓都是用當地的石頭修建的,最高的12層,高36米;最低的5層,也有15米左右。每層樓都只有一個很小的窗口,方便樓里的人觀察整個村子的情況,但樓外的人是沒法識別,也無法看見碉樓里的情況,這就對防御提供了方便。每層上下樓都用的是獨木梯,一直延伸到碉樓的頂部。碉樓的正對面是陡峭的懸崖,放眼望去,村民居住房的分布猶如埋伏在山坡上的戰士。碉樓的建立,保全了羌寨的安全,同時也保護了羌族文化。由此有流傳至今的“黑虎十八關”。
? 但不幸的是,羌寨保全了,黑虎將軍卻不幸遇難了。朝廷官兵巧使計謀,借羌民下地干活的機會,用毒箭將黑虎將軍射殺在了高山上。為了紀念黑虎將軍的功德,全山寨的羌民為他送葬,成年婦女們個個頭頂白布帕為將軍行孝。從那時起,黑虎寨的羌族婦女人人戴起了白布帕,打的結很像老虎頭,所以又稱“虎頭帕”。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羌族人民的服飾由單純的麻衣變為了五顏六色,但她們的頭飾千古不變,仍是一條簡單而又樸素的白帕。這就是羌族人民最本質的品質,信守承諾。如今,無論在家做飯還是在地里干活,黑虎羌寨的婦女們一如既往的戴著“虎頭帕”,戴“虎頭帕”已成為黑虎羌寨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習俗。古今古寨中也仍然保存有高高雄立的幾幢羌碉,它仍保持了當年風煙滾滾的御敵氣勢。
? ? ? 也許是這種閉塞的天然環境,讓人們無欲無求,安于這種原始而又古老的農耕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很少有人走出寨子,又很少有外來“入侵者”。所以當教育機構開始出現時,很多人不愿意將子女送去讀書,因為幾乎沒有人能擺脫傳統腐朽思想的毒害。所以像小雯這樣無法上學的人比比皆是。所以,當小伙伴們背上書包時,小雯只能呆呆的坐在自家門前羨慕著,向往著。父母告訴她,女子讀書無用,幫助父母勞動才是最實際的。況且,那是個集體勞動的時代,掙工分用糧票的時代。多一個人勞動,就意味著少一個家人挨餓。她的母親秀華,生了七個子女,很多時候家里只有丈夫阿生去勞動。勞動一天就只有一個人的工分,所以很多時候是全家節約著吃發給一個人的糧食分量。所以家里要不無米下鍋,要不喝點菜湯稀飯,日子過得甚是艱難。小雯當時還不完全明白父母的一系列話語,倒也默默的同意了。
-----------------------------------------------------------------------------<下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