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忙了一些事情,突然覺得“蠶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蠶食”一般被歷史學家所使用,主要是因為它貼切生動地概括了強秦逐漸滅亡六國的歷史情景。比喻如蠶吃桑葉那樣一點一點的吃掉,比喻逐步侵占。語出《戰國策.趙策一》:“秦蠶食韓氏之地。”
1、我被各種事情“蠶食”掉的一周
先說我自己,就剛剛過去的這一周,我恨不得將一分鐘拆成兩分鐘用。
已經大三的我,有考研的想法,只是苦于英語太差,單詞記不住,音標不會讀,就更不要說寫句子了。于是為了學英語,每天逼著自己背單詞,學音標。
我每天還要上課,并且大學老師也會留作業,還要寫作業。
我給自己列了一份書單,規定自己每天都要看一個小時的書。
作為我們網絡電臺的管理,我要發布節目,催節目,找稿子,審干音。
然而最痛苦的是我接了朋友的一首填詞。朋友的歌可以算是原創,原創填詞,民謠曲風,詞格確定,要重新填詞。第一次接觸民謠風格的我,先去聽了好多民謠風的歌。到現在為止,我填了四版詞,第四版修了兩次,而歌手卻喜歡第二版……以至于到現在為止詞還沒有定下來,還要再修,甚至是重填……
整整一周,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忙到心累。我也不清楚是這些事情蠶食了我的時間,還是我蠶食了這些事情,吐出了經驗。
2、被時間“蠶食”的我們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被時間蠶食,這是任何人都能可抗拒的蠶食。
想想當下,你已經是大學生或者是工作黨了,再想想幾年之前,你是什么樣子,現在你又是什么樣子?
一次偶然,在家看到了爸媽的結婚證。當時的爸媽很年輕,充滿活力,一張以紅色為背景的小照片,透出滿滿的幸福感。回頭看現在的爸爸媽媽,臉上已經有了皺紋,黑發中已經有了白發。而我也從無到有,從小時候那個愛哭鬼變成了現在20多歲的姑娘。
爸爸媽媽老了,我們長大了,我們都被時間蠶食了曾經。
3、寫作就是一個“蠶食”的過程
用簡書已經一個多月了,很喜歡這個軟件,有時間就會點開軟件看看有什么新的文章。
最喜歡的一位作者是彪悍一只貓。個人很佩服他。
常看簡書的都應該知道他,他最新的一篇文章寫的是《通過多重職業,我一周掙了5位數》。他的簡書數據,寫作字數已經達到了11萬字,我們都知道,他不是寫小說的。他自己也說,他算是勤快的作者了,能寫到11萬字,就是在于堅持。
看過很多比較有名氣的作者、寫手都在說,寫作的秘籍就是堅持寫。
我們電臺最新一期的節目是一篇來自小川叔的文稿《你為什么總是堅持不下去》,因為很喜歡這篇文章,就去找小川叔要了授權,沒想到小川叔真的同意了。小川叔北漂十年,在各個領域換了七份工作,善于自我總結與剖析,以平實語調犀利的文筆總結職場經驗,是個帶點“麻辣口味”的溫暖大叔,已經出了2本書,小川叔在這篇文章里就說了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也都是滿滿的堅持。
4、“蠶食”其實就是一個堅持的過程
六國最終被比較弱小的秦國吞并,就是因為秦國選擇了蠶食這種方式。
而蠶食,也就是堅持的過程。
那么問題來了,你是選擇吃,還是被吃?你是選擇做蠶,還是做桑葉?
很多人都會想做蠶,去蠶食。然而卻一直被蠶食。被手機“蠶食”的低頭族,被惰性“蠶食”的迷茫族,被游戲“蠶食”的游戲族……太多了,然而這寫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你明明被蠶食了,你自己卻還不知道。
我們一直都被時間蠶食,因為時間從不會為誰停歇,一直都在緩慢卻堅定的前行。
我們都要仔細想一想,自己到底是吃的那個,還是被吃的那個。如果注定是被吃的那個,就好比時間,我們誰都躲不過去,那也別放棄,別忘了,蠶吃掉了桑葉,是會吐絲成繭的,你是枚好桑葉,時間吐出來的絲質量也高,你是枚爛了的桑葉,時間吐出的絲質量也是很差的。
那你到底是選擇吃,還是選擇被吃?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