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燕
01
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有個動人的名字叫端午。帶著古風,仿佛來自春秋戰國時代的女子。也許還曾是羋月的閨蜜。
此生沒有女兒,若有女兒,小名必叫端午。
端午,別名端陽,又稱端五、重五、重午、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
在所有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
春節太過華麗隆重,元霄是熱鬧喧囂后的寂寥,帶著一點不肯散場的執著和不得不散場的落寞;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卻是叫人斷魂的;七夕太過浪漫;中秋臨近秋天;重陽更讓人想到曲終人散。
只有端午了——華麗隆重與我何干?曲終人散又與我何干?我自不動聲色,寵辱皆忘,在人間五月天里氣定神閑。
如果把這些節日比喻成一名女子的一生,春節猶如她身批紅嫁衣時,元宵七夕是她的少婦階段,中秋是她的中年人生,而重陽則是兒女繞膝享天倫之樂的時候了。
那么端午呢?端午則是她青澀的少女時期,最美好難忘最純潔質樸,是她一生幸福的源泉。尚有許多美夢可做,還有長長的一生讓人期待。一切才開始,一切都還來得及不是嗎?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只有端午,在立夏后不久,剛過小滿,天氣將熱未熱,夏初至,風微涼。
葳蕤初夏草木蔥籠,藕花蘆葉,青荇香蒲,新竹氣涼,早蟬聲寂,凌霄滿籬,梅黃李綠,鳥雀呼晴,一派生機勃勃。此時天分外蔚藍,陽光分外燦爛,而濕暑還遠,涼風仍可穿袖。一切都是那么適宜。
而盛夏在不遠處等著我們。有西瓜啤酒冰淇淋小龍蝦可以期待,有陽光沙灘海水曳地長裙可以向往,各種香甜的水果排著隊兒等著你我去品嘗,還有悠長的暑期在前方招手。多么美好的人生期待。
夏季是四季最美的季節,端午為這個季節拉開了帷幕,因此也成了最美的節日。
02
端午兩字,帶著古風。不僅寫起來好看,讀起來更好聽。
端午,讀來絕不是朗朗上口的,而是含蓄內斂的,是欲說還休的。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于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這本文獻成了現代人們查考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重要參考),《風土記》里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笨墒嵌艘蛔?,我總是喜歡理解成是端莊的端;午字發音要撅起嘴巴,輕輕帶出一股氣流,吐氣如蘭的氣。
輕輕讀出端午兩字,讓你想到著祺袍的清麗女子手執團扇站在榴花下,盈盈淺笑。亦或是俊朗的白衣少俠立于一江春水邊獨自吹簫。女子自有端莊高貴的儀態,而少俠,少不得一身正氣,帶著淡淡的疏離。他們不會拒你于千里之外,但是也絕不會讓你那么容易親近。
讀罷端午,唇齒留香。隨之撲面而來的,就是粽葉的清香。
摘取的青翠葦葉有竹葉可愛的形狀,清香怡人,我獨愛煮過之后粽葉那一股獨特的幽香,綿長悠遠,沁人肺腑,令人沉醉。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碑斈畛鲞@首傳唱已久的民歌時,仿佛空氣里都散發著粽葉和艾草的清香。
何止粽葉香艾葉香?還有小麥香榴花香梔子香,還有梅香李香櫻桃香。
小麥黃了,風過處,麥浪起伏,麥香氤氳。那是最讓人親近的植物香,君不見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石榴花一樹火紅,如云似霞,君不見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清雅可人的梔子花也在枝頭綻開了潔白的笑臉,花香濃郁,雪魄冰清。好一幅“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古風圖。
小麥香粽葉香艾葉香各種花香果香交織,正是色彩斑斕、飽滿豐盈、溫潤真切、活色生香的人間五月天啊!亦是日月之精華俱在的人間五月天啊!
03
端午必吃粽子。
兒時的端午記憶是一大鍋一大鍋的白米粽。心靈手巧的娘親采來河邊的葦葉,淘凈上好的糯米,再把這些原材料變成一只只裹著細絲線棱角分明的粽子,整整整齊齊碼在桶里,一只只精致得像一個個可愛的青衣寶寶。煮熟之后剝開青色的外衣,晶瑩剔透,瓷實飽滿,青青葦葉浸著糯米的香,輕輕一口咬下去,綿糯柔軟,粽香滿口。
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曾有一首《漁家傲》,描寫端午時節的情景: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p>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晶瑩剔透棱角分明的粽子,有著玉一樣的顏色,傲然立于金盤中,美得不可方物, 分明是藝術品,如何舍得吃下去?
但怎能不吃?
因為在端午,吃粽子吃的是名字,是習俗,是儀式,是傳統,更是情懷。
來杯酒吧?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偏要對酒感時懷古。醉倚江頭,聞荷香幽幽,看青山隱隱,漢水迢迢,你可曾想到了投江的屈原?亦或是許仙與白娘子初會在斷橋?多少古風古意迎面撲來,有魏晉風,有唐宋風……
哦,酒至微熏,醉眼朦朧,不禁感嘆:流光容易把人拋,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端午,今又端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