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多歲的老人在登機時將一把硬幣撒入飛機引擎,理由是祈求平安……看見這條新聞,嚇出一身冷汗。
到底是神仙與時俱進,需要人們融合現代科技?還是老人奇思妙想,希望借此贏得一顆誠心?
事件很可怕,但于情于理,參照法律條文,這事也不全怪老人。一個80多歲的人,搞些封建迷信是很正常的,幸好有個具備現代科學知識的乘客及時發現并舉報,阻止了一場大災難。
這硬幣分明應該獻給這位乘客啊,若沒有他,飛機起飛后引擎可能就爆炸了,這位乘客才是真正的救世主。當然,只是借此機會調侃一下,相信很多人疑問的是,這奇葩的信仰模式究竟是個什么原理呢?
可以說,投硬幣的講究根本沒有什么原理,純粹由人們臆想。熱愛用硬幣祈福的中國人,多信仰佛教、道教,人們去佛寺、道觀投硬幣是普遍現象,但是沒有任何一部宗教典籍寫著需要人們投幣。
所以,在投幣前,你得先搞清楚為什么要投幣。
首先,想證明自己心誠。
神不缺錢,之所以把錢給神,是因為我們把錢看得很重,這樣做只是體現出我們愿意奉獻出最珍貴的東西。當然,最珍貴的東西不只是錢,家里種糧食可以給糧食,家里搞藝術的可以來神像面前現場創作,這些都很珍貴,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里,老百姓是這樣同寺廟、神明打交道的。
如果什么都不會,只是有錢,那么給的錢就不是幾枚硬幣那么簡單了。給錢比較方便,窮人也慢慢學會了,只是金額上會有不同。高富帥給上十萬塊,窮屌絲給上一百塊,但是,十萬塊對于富人和一百塊對于窮人幾乎是一個概念,都愿意拿出那百分之幾的財富貢獻給神,是沒有誰好誰賴的,就算你不想投幣,只要心到,這事神心里明白。
其次,神面前那個叫功德箱,不是公交車投幣箱。
如果神的世界還用錢買東西,簡直太low了,還是剛才那句話,神不缺錢。把硬幣投入功德箱是有目的的,宗教大都宣揚善心,你給神的,神會給最需要的人。
那么問題來了,很多景區的池塘養著可愛的小魚和小烏龜,池底全是閃閃發光的硬幣,烏龜能保佑長壽嗎?如果真可以的話,烏龜希望扔進去的是食物。更有甚者,在動物園里給每個籠舍扔枚硬幣,如果動物會說話,他們會罵你。
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里,有一些玻璃罩著的建筑模型,天南海北來的游客們甚是喜愛,然而玻璃罩有縫隙,沒幾天,建筑模型被各種面額的紙幣硬幣覆蓋,這樣做可以住皇宮嗎?如果真可以的話,就沒人在北京買房了。
最后,祈愿和生活是兩碼事,運用得好,提高生活,運用不好,陷入迷信。
如果生病了,當然可以去求神,那是美好的期盼和強大的精神力量,但是,該吃藥的時候,神不能代替你吃。所以,與其往飛機里投硬幣,不如在出發前惡補一下航空旅行知識,若真的不幸遭遇事故,自救或許更靠譜。
對待傳統文化,應當“取其精華,去取糟粕”,雖然宗教信仰和一些民俗講究離現代科學越來越遠,但很多時候,我們依舊需要巧妙利用。糟粕在于,功利主義的信仰。
宗教的可信與否,祈愿的靈驗與否,都在于其精神交互的介質,錢幣是最低等的介質,最高等的介質是你的心。
一個等著收錢的宗教不可能幫助人們走出苦海,就如同中世紀歐洲天主教的贖罪券制度,拿錢換來的救贖都是鬼話,用錢砸來的祈愿不會靈驗。
(文內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