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課堂導入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能否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到新的課堂中來,課堂導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的導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參與師生互動活動,較快進入文本。失敗的語文課堂導入不僅僅占用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更敗壞了學生學習語文學習的“胃口”,讓學生不知所云,不知道要學什么和怎么學習。
“導入”,應該落實在“導”和“入”兩個字上。“導”即“引導”,教師通過“導”的方法,把學生上課前紛繁的思路,多樣的興趣點和對知識的關注點引導到本節課的學習之中。“入”是“導”的效果。有“導”未必有“入”,只有成功的導入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課堂導入應該有如下特點:1、短小精致;2、緊扣教學目標;3、能喚起學生語文學習的強烈愿望。
課堂導入不宜占時過多,根據教學心理學研究,一節課最有效的學習時間是前面的十五分鐘。如果一節課的導入占用時間過長,勢必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下面以2017年八月,第十一屆“語文報杯”中青年教師課堂大賽的三節優秀課堂實例的導入來談談我對課堂導入方法的具體認識。
一、從學生學習現狀導入,緊扣學生認知心理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課堂導入
請大家朗誦一下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唐朝詩人岑參的詩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學生朗讀)
胡天八月即飛雪,剛才有的讀成了“即”,有的讀成了“既”,到底是哪一個讀音呢?其實在我的學生中也有很多學生判斷不準。接下來,老師就從字形的角度來幫大家區分一下。猜一下,它應該是那一個?
(學生猜。)“即”表示一個人面對盛食物的器皿還沒有享用。“既”表示一個人背對盛食物的器皿,表示已經完成。所以,“即”后來引申為“即將”和“就”的意思。“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即”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是“即將”的意思。“胡天八月即飛雪”是什么意思?學生:塞北的天空八月即將要下雪。
我們無錫是什么時候下雪?十二月,一月,是啊,我們山東也是。所以大家判斷都是即將。有理有據,但事實上,并非如此,這里是“就”的意思。胡天八月就下大雪。所以,理解一個詞的意思,才能進入詩歌的內容。
這節課的導入大約用時四分多鐘。段老師在檢查學生預習的時候,抓住了學生閱讀中“即”字讀音的錯誤,然后,從字源的角度,區分了“即”和“既”兩個字的意思。隨后,又引導學生辨別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胡天八月即飛雪”這一句中“即”的正確含義。導入過程的三個小環節,精巧細膩。教師的導入包含了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基礎出發,緊扣學生生活的設計特色。教師從漢字源頭對兩個字的辨析體現了她較為深厚的語文功底,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水到渠成。她既能引導學生進入文中,還能跳出文本外,讓學生聯系無錫下雪的時間,這個小環節暗示學生:“胡天”的冬天很不一樣。這樣,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點小遺憾的是,她在確定了“即”在本文中的意思后,如果再補充一句:“這可以看出胡天下雪時間有什么特點?”則更能啟發學生體會到“胡天”環境的惡劣。
二、緊扣教學目標,以任務驅動教學
《中國的石拱橋》課堂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事理性說明文,這堂課我們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怎么樣讀懂這一類文章。首先我要思考,第一,這篇文章所寫的事物有哪些?第二,這些事物有哪些特點?我們不妨先從題目開始。橋,我們大家都知道,通常是架在水面上的,用于交通行走,我們再來看石拱橋,相較于(一般的)橋,石拱橋又有哪些特點呢?
這節課,教師先布置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讀懂事理性說明文。然后,再把這個大目標分解為三個小問題:本文寫了那些事物?這些事物有那些特點?石拱橋有那些特點?這三個問題設計精巧,環環相扣。側重從文本內容的角度,檢查學生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適合說明文教學的特點。另外,語文課堂教學,不是瞎子摸象,盲人騎馬,瞎跑,瞎轉。應該有明確的指向性。明確課堂學習目標,可以有的放矢,少走很多彎路。這種方法在說明文教學的課堂導入中,特別適用。
三、凝聚文本核心,由淺入深,由點到面
《阿長與山海經》課堂導入
看題目中的三個詞,你們在預習的過程中,你最關注哪一個?(學生選“阿長”“山海經”)你們為什么都不關注這個詞語——“與”呢?請大家快速閱讀文章,看看這個“與”字到底連接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
黎老師的導入,從課文標題入手,這也是目前很多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課堂導入的一種有效方式。他的這個問題容,難度不大,問題一拋出,馬上就激發起學生的熱烈響應。有的認為是“阿長“,有的認為是“山海經”,原本有些緊張的課堂氛圍,瞬間被點亮、激活。當教師說出自己認為應該抓住“與”字時,學生當時的懷疑,驚訝,好奇之心可想而知,這在最大程度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教師對“與”字的把握,看似隨意,其實,匠心獨運。這體現了教師對本文獨特而深刻的教材解讀能力。也體現了教師對整節課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課堂結構的架構。隨后的教學環節證明,這個“與”字,正是這篇文章中的非常關鍵的一個字,抓住這個字,整節課的教學呈現出由淺入深,由點到面的特點,學生真正認識到了“我”、“阿長”的深厚而獨特的情誼。
教學成功的藝術就是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興趣。教師既然已經意識到導入的重要性,那么就應該在實施導入的過程中將導入的效果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