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去看了場電影。熱映的 ,<我不是潘金蓮>。這幾天網上熱傳的與自己和解,不與往事糾纏等文章寫得真好,雞湯了心靈。本是想沖著張嘉譯的演技去的,加上影評得入心,卻在觀影時不由自主,更關注了影片各類人物本身的角色。說是喜劇,亦覺悲涼。說是電影,卻也是人生。
影片的處理在因果的交代時多采取了畫外音直敘和劇中沖突的表現的手法,沒有用回憶和畫面一一再現。地點和空間的變化以方圓或寬銀幕轉換,界限清晰明了,新穎又獨特,有種拍攝的視角感。
有種恍惚的年代感
雪蓮內心的疙瘩始終游離在各級相關人員的思維之外,影片中有相關人員因此拋出的關于事件本身性質的問題,卻覺得象陽光下緩緩墜落的羽毛,在現實的空氣中凝滯,愈顯蒼白。倒是雪蓮,在范偉飾演的果園園主的勸說下,回轉的一笑放下了十幾年的糾纏。而結尾處,溫暖平和的小餐館里,雪蓮對原縣長道出當初假離婚的真正原因,卻是戲內戲外的人都不再關注的點,這輕松平淡的一說,抹去了失去那個不成形孩子的無助和悲憤,抹去了對婚姻感情的懷疑和絕望,影片中彌漫的單一情緒在釋然中卻更沉重了些。往事如煙,不提也罷。
暈染的人生
一場電影,有淚有笑有嘆息。人生有多少個十年,讓我們去反復咀嚼往事回味悲傷?不說這影片中其他人對事件的態度和反應,只說雪蓮,小白菜,潘金蓮,竇娥,白娘子扭曲糾結的心路歷程,縱使多少遍追問無果的欺騙和背叛,折騰的是自己不再回返的青春和人生。
提筆新的人生
往事如煙,不提也罷。放映結束,觀影也結束。我們的人生仍舊在繼續,趁歲月未老,蛻變苦難,別再追問,不與往事糾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