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思維法,和前面所說的顛倒思維法有些類似,不過其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強調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如果從正面找不出解決問題的答案,則反其道而行之,看能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許多時候,這種方法往往能夠使陷人難題的人豁然開朗。
有個建筑師負責一個城市小區的設計工作,在小區整體上完工后,建筑師需要完成最后的工作一在小區里的大道之外增設一些小徑,以方便人們行走。建筑師對此很犯難,因為他拿不準小徑究竟該如何設計才能最大可能地方便大家。最后,一個園丁給他提出了一個好建議,讓他在小區里種植大片的草坪,任大家自由在上面行走,再按照人們踩出來的小徑進行設計,結果,一個月后,人們在草坪上清晰地踩出了一些縱橫交錯的小徑。建筑師就在這些小徑上設計。
在這個故事里,這個園丁所使用的便是一種典型的逆反思維法,既然無法預測小徑如何設計會令人們滿意,那么何不干脆讓人們先踩出小徑來,然后按照人們踩出來的小徑來設計道路呢。
通過上面的事例,我們也形象地了解了逆反思維法便是這樣一種在人們習以為常的慣性思路上,突然掉轉思路,反過來想問題的思維方式。許多時候,我們利用這種思維法往往能夠得到一種創造性的結果。例如在現代產品開發設計中,通常開發新產品都是先進行市場調查,研究人們的需要狀況,然后攻關設計,再實物實驗,然后批量生產,推向市場。但是,按照這種傳統的生產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往往或多或少有些賭博性質,賭對了,產品大受歡迎,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賭錯了,則產品滯銷,企業回報平平,甚至要賠本。鑒于此,意大利的某服裝企業則反其道而行之,他們不是生產出產品后再接受人們的檢驗,而是先在市場上搜集各種受到人們歡迎的服裝,然后再快速按照這些服裝的款式進行批量加工生產。這樣一來,其產品在未上市前便已經受到了人們歡迎,這家企業的每件產品也都肯定包賺不賠了。這便是逆反思維在商業方面的應用。
此外,不僅我們在解決問題時,可以試著反過來去尋找問題的答案,甚至有時候我們還可以將問題本身反過來看,以尋找解決之道。我們來看下面這個故事:
圓珠筆是我們常用的一種很方便的書寫工具,而在發明之初,這種筆一直有一個難題困擾著人們。這個問題就是,每支筆管寫到2 萬字左右,筆的圓珠就壞了,因此便會產生漏油問題,弄得到處都是油。制造商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想了許多辦法,想延長圓珠筆的使用壽命,但效果總是不理想。最后,一個日本人想到: 既然一支筆寫到2 萬字左右圓珠會壞掉,那么,何不少裝油,不等寫到2 萬字油就用完了不就行了嗎?結果,這個問題便被如此簡單地解決掉了。直到今天,我們所使用的圓珠筆都在沿用這個辦法。
在這個故事中,這個日本人便是使用逆反思維,使得如何解決漏油的問題變成了如何使得漏油問題根本不出現的問題。
總之,一般而言,人們在解決問題時首先是要從常規角度去思考。但是,如果苦苦思索而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這時候便不要囿于常規思維,而要學會反過來思考一下,沒準一下子創造性地解決了問題。一般而言,能夠靈活運用逆反思維法的人都是創造能力比較強的人。但是如果能加強基礎理論上知識的認識,也一定會影響到思維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