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簽訓練營第2拆(R+I)2017.12.5
【R:閱讀原文片段】
選自《一個廣告人的自白》,摘錄自87頁
? ? ? 調查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歐洲人過分夸大訪問美國的花費很多這個觀念,這是我們唯一的大障礙。我們決定迎頭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沒有用你可以“花比你預想的要少的錢”游覽美國那樣文質彬彬、不關痛癢的辦法,而是提出了一個具體的數字:每周35英鎊。得出這個數字是經過仔細核實的。比如,在決定紐約旅館一間房間的合理的最低價格之前,我們派一位撰稿員去溫斯樓旅館核查床位,了解到房錢是6美元一夜,她認為是很令人滿意的。
? ? 我們的廣告出現在歐洲報紙上的時候,讀我們廣告的人打破了紀錄,引起的咨詢數量多得使美國旅行社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的辦事處不得不加班加點工作到深夜。
【I拆書家講解引導】
? ? ? ? “花比你預想的要少的錢”說了跟沒說差不多,但具體到“每周35磅”,就具備了強大的影響力。
? ? 表達事實離不開細節的呈現。
? ? 很多人記得,5·12地震中有一位爭議人物叫范美忠。鳳凰衛視采訪他所在學校的校長,問范老師平時表現如何。若校長回答“范美忠是一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這句話很難說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恐怕很多不喜歡范老師的人會覺得校長在袒護他。但校長說的是“他的學生都尊稱他為‘范老’,跟我發短信說要頂住壓力,千萬不要開除他”[1]——有了細節,事實感就很強了。
? ? 當然,表達中的細節應是根據表達的目的而精心挑選過的。片段1.3中,廣告大師奧格威給出的細節是關于游覽美國的費用,而沒有涉及任何美國的景觀、城市、人物、歷史……任何細節都提及只會讓你的表達漫而無當、言不及義。
? ? 西諺有云“魔鬼在細節中”(Devils in the de-tails),說不關注細節一定會失敗。諸如喬布斯設計蘋果產品的例子,說明成功者都關注細節——當然,是關注有意義的細節,任何細節都過問不可能帶來成功,只會把人累死。
? ? 不僅在表達中要關注細節,在行動中也要關注細節,所謂“言行一致”。兩者是相互促進的。就是說,我們平時說話時多提醒自己關注細節,久而久之,在行為中、工作中、思考中就會養成關注細節的習慣。反之亦然。
? ? 你看,奧格威已經把說細節內化成了自己的習慣:他在這個片段的最后想表達這個廣告效果好,但他沒有說這句話,因為這樣表達偏主觀、偏概括。他說的是怎么個好法——引起的咨詢數量多。這樣的表達就偏事實了。但他仍不滿意這樣的表達,他還強調咨詢數量多到什么程度——“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的辦事處不得不加班加點工作到深夜”。
? ? 魔鬼在細節中。
【A1聯系過往經驗】
? ? 半個月前,我剛經歷了我人生的一個大的挫折,晉職失敗。在晉職演講中,我洋洋灑灑說了一堆科長應該具備什么能力,并在最后一個部分談了我的優勢,我是怎么介紹我自己的優勢呢?1、愛學習;2、有情懷;3、有擔當。后來很多同事告訴我,我的演講太空,沒有能抓住他們的內容。這次的晉職演講其實就是對我個人的推銷,我闡述的優勢就相當于推銷我個人的廣告詞,回頭看看這份廣告詞,是不是說了跟沒說一樣?“愛學習”,幾個參與競爭的不說自己愛學習?“有情懷”,情懷這個東西怎么具化?是不是很抽象?“有擔當”,在沒有經歷像5.12地震那樣的大型、危險的事件,你拿什么論據讓人家相信你有擔當?所以,在我用如此抽象、平庸地廣告語推銷了自己后,果然,我失敗了。
【A2規劃今后應用】
? ? ? ? 兩個星期后我要重新競聘副職,這次我會這樣告訴大家我的優勢:
1、有健康的作息習慣。我嚴格自律,每天晚上22:30前睡覺,早上5:30起床,早起的我會花半小時的時間總結昨天的工作,同時列出今天的工作列表。早睡早起讓我擁有充沛的精力應對一天繁重的工作,晨間的總結計劃讓我每天的工作思路清晰、有的放矢。
2、有時間。我單身,父母的身體健康,沒有家庭瑣事的牽絆,我每天用41%的時間投入工作;用20%的時間看書、學習充實自我,以提升我的工作能力;用29%的時間健康睡眠,以確保工作時擁有充沛的精力;用10%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因為健康的體魄是一切工作的基礎。
? ? ? ? 這么算來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準備工作上,所以,這樣一個愿意且能夠花100%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的副科長,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