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興奮、開心,在這些情緒消退后,現在我的內心只剩下兩個字——
“惶恐”。
為什么呢?
因為成為一個好的作者很難,而我,目前并不是一個很好的作者,甚至只能稱自己為寫手罷。
我記得我第一次在“簡書”上寫文章的時候是在國際金融課后,想到一個可以把匯率制度與武俠世界聯系起來的有趣的點子,就在吃飯的時候跟同學講了一下。沒想到同學很給面子,從頭到尾一直認真地聆聽,并且說我想的很有趣,于是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我說,那好吧,我就寫一下出來。就這樣,我在簡書的第一篇文章就誕生了。接著,我就做了許多作者會做的事情,分享到朋友圈、微博,看看朋友們是怎么評價這篇東西的。當然,朋友們自然會鼓勵你,支持你所做的事情,并且在第一篇文章里就收到了朋友的打賞,這也是真的很幸運,非常感謝朋友們的支持。
通過這一次經歷,讓我覺得,原來寫作這件事是這么有趣。它不再是中學時代的命題作文,壓榨著你每一絲的腦細胞去思考應該怎么切題怎么收尾(熟悉我的人應該知道我的語文作文真的不怎么樣,當然掌握這些也是成為一個優秀的作者必需的,我目前還很欠缺),更像是你把你的所感所悟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講給網絡那邊不知道多少的陌生人來聽,而你的聽眾的多少,取決于你要分享的東西是不是精彩、你的語言是不是有趣、你的框架、你的邏輯是不是合理。所以傳遞思想這件事本身就很有魅力,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文學、電影等藝術作品是這么地吸引人。
“簡書”這個平臺就好在這里,在這里,有很多像我一樣的新手,大都不是很有名的專業作家,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文章,都可以看到別人的文字,別人也可以看到你的。所以,寫作這件事的魅力真的就體現出來了,你可以用你獨有的文字來讓盡可能多的人來了解你的內心、你的想法,你可以讓你的聲音在這茫茫世界中被人聽到,并且得到回應(不過說實話,除了昨天的那篇文章外,我在簡書上的文章并沒有任何一個人留言)。
怪不得有人會說,一個人,他的文字可以被多少人所理解,他本身就能夠理解多少人。
再到后面,斷斷續續地寫了兩篇文,也只是記錄一下自己的心情,游玩的、觀影的,自己很享受這個過程,覺得很開心。
有幾個朋友在看了我寫的東西后跟我講,你應該搞一個公眾號去寫一寫東西的。我忘記當時自己是以什么理由來推辭這善意的建議的。不過我想我內心的真正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并不是一個很好的作者,我很怕自己的文字不能得到別人的共鳴。我一直認為,一件事,做到60%的及格水平很容易,但是再想提高,所要付出的努力可就不再是線性的了。我在“簡書”上寫文章沒有很大的壓力,大家都是普通的作者,都有同樣的機會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文章,而公眾號不是。朋友圈里有很多朋友有自己的個人公眾號,寫的東西非常好、文筆很優美、故事很精彩,我真的自愧不如。這應該也是我給自己的一個潛在的枷鎖吧:如果讓我運營一個公眾號,我會對它的表現很敏感,它的閱讀量、它的轉發量、它的粉絲數目等等。我自認數據是一件好東西,把人類從感性的認知解放了出來,可惜我是很容易被數字所綁架的人,真正牛叉的人是不會在意的,在意這些的只能是我這類半吊子。
故而,當今晚“簡書”的微信公眾號把我的文章放在第一位置推送、并且有萬人閱讀后,這讓我覺得自己膨脹、讓我覺得自己很厲害。可惜事實上并沒有,那份激動那份沖動褪去之后,你的寫作水平并沒有飛躍式的進步,你的文章被選中,也許并不因為內容有多么好,或許僅僅因為取巧的標題、抖機靈的結尾,或者blablabla其他的原因。
事實上,那篇文的標題確實是個噱頭,邏輯也有些問題。我只是想說,大腦會保護性地忘掉痛苦的記憶,故而留下的大都是愉快美好的回憶。
當一個人幸運地得到了和他能力不相稱的獎勵,并且自認為自己真的牛逼,這就真的很危險了。就像一頭剛好在風口上的豬,不管飛得多高,但終究是不會飛的,只要風停了,死的也很慘。
好好堅持下去,你現在不過是一個新手而已。記得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么》中說自己剛開始跑步時的心態——“現在是堅忍地積累跑步距離的時期,所以眼下還不必介意成績如何,只消默默地花上時間積累距離”,送給每一位新手。
最后,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持,以及各位打賞的大爺…可惜的是后臺看不到ID。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