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由于我屬馬的原因,看到這部影片時多少都有些心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看一部電影的初衷是什么?無非是用來消遣光陰,打發時間。那么,你所選擇觀看影片的第一沖動源于什么?這才是最重要的一點。就好比你買衣服,首先,你會選擇款式,其次是色澤尺寸。欣賞電影也是同樣的道理,你首先會看演員陣容及宣傳海報,其次是觀眾影評。好的,這算是觀影一族入門的第一步。
好的,我們言歸正傳。來看電影《WAR HORSE》,中文直譯就是:戰馬。單是片名就很醒目,一定與戰爭脫離不了關系,當然了,主角顯而易見:一匹馬。影片一開始,鏡頭在大自然的狂野中溫柔漂移,像極《我的父親母親》畫面構造。再配上莞爾動聽的背景音樂,天籟之音透徹心扉。鏡頭切轉,沒有電閃雷鳴,倒是晴空萬里,影片的主角小戰馬誕生了。嚴格意義上來講,這是莊園地主家的。誰也沒有支配權,所以,這匹小馬駒因沒有多大的戰斗力和耕地能力而被發配到拍賣場上。小馬駒被誰買走了?不言而喻。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小馬駒的出現肯定少不了孩童的陪伴,順理成章——這個孩子出現了。
起初我以為無辜的小男孩會跟這匹父親拍買所得的小馬駒纏綿悱惻就此一生,電影或許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關于人和動物之間的親情之類的藝術片。但是我錯了,這匹小馬駒無論一開始是被地主買去,還是落到貧困家庭人手里,都逃脫不了一種叫做命運的東西。就像余華寫的小說《兄弟》與《活著》。萬物存在即合理,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影片一開始,讓人一下子犯懵:片名叫戰馬,為什么卻被用來做農活?當然了,英雄并非一出生就是驚天動地的。同理可得,再好的戰馬也有它的成長史。哈,說到底,軍民一家親,平時來犁地,戰時去打仗,也算無可厚非。為什么叫戰馬?因為它與戰爭有關,像《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幸運兒瑞恩,它活了下來。或者可以說,叫他戰馬或許能夠更顯得霸氣一些,更像是大導演的作品,更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云云。
觀影之前看了一些有關影評,有些講的也并不無道理。故事講的一般化,倒是大師級別的導演把畫面、音質、后期處理得不錯。一般情況下,凡是審美偏低的影迷觀眾還是可以接受的了的。在后來看完整部影片時,得出了同樣的結論,電影主角是一匹馬,故事內容整體上來講也僅僅是一匹馬的命運。影片名叫戰馬,與所講述故事多少有些出入。其實完全可以換個名字,比如:活著就有希望,XX戰駒,人與馬的故事,一匹馬的輾轉命運……
暫且打住,換個話題。
影片里那個無意中在馬棚里發現了兩匹馬純屬僥幸,但我從其中看到了曾經的自己,那個女孩折射出了我的身影。我曾經也撿過別人的東西,不是馬,而是一只黑灰色的小兔子。大概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現在回想起來也是斷斷續續模模糊糊的了。那個時候家里圈養了豬,羊,還有兔子。但因為時運不濟,后來變賣了豬和羊,兔子卻被留了下來。我與兔子的感情,就是發生在了那個年齡段。后來有一天,后院跑來了一只亂竄的小兔子,這離我自己所圈養的兔子莫名的離去已有一段日子了。這只不速之客雖說非我所養,但還是激起了我的回憶讓我動了情。一番苦戰,我抓住了它,用繩子綁在了院子里的一棵梧桐樹下。沒有幾天的光景,這只兔子的主人來我家借什么東西時發現了自己心愛的寶貝,立刻跪下來抱著痛哭流涕。只怪當時年紀小,不懂什么人情世故的我也是一陣鼻酸,哭得死去活來狠抓猛拽不松手,不過最后還是在母親的勸說下物歸原主。強求不得,卻還依依不舍。這是什么,大概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在作怪!
好吧,必須承認斯皮爾伯格是世界大師級導演,電影始終貫穿著一種直達人心的情感因素。無論是一開始小伙子指導父親買來的小馬駒怎樣犁地,到后來小女孩無意中得到的戰馬,還是這匹馬兒受了驚嚇跑到戰爭無人區被鐵鏈子纏住并被交戰雙方解救,以及最后參軍后的小男孩騎著戰馬優哉游哉回到故鄉。我們都能看到導演及后期編輯制作煞費苦心的安排結果,失敗的故事里總能讓人從中有所收獲。
最后,發表一些個人鄙見。戰馬在無人區被防護網鐵索羈絆著的時候讓人看著心疼,這點可以參照文章主演的《走著瞧》里做了特效的被火燒的驢子。如果是真要展現人與動物情感的一面,那么可以參照《忠犬八公的故事》,至少溫柔對待。至于影片片名,雖然已經命名,改一下倒也無妨。經典一定是經典,有點童話色彩的導演拍攝了這部有些童話色彩的《戰馬》。希望欣賞過的觀眾朋友能夠有所收獲,沒有看過的影迷倒也可以一看。美,大致有所雷同;丑,卻有千姿百態。借用唐寅的一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這位導演,大概也是這么認為的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